伤愚溪三首

刘禹锡 〔唐朝〕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溪水悠悠流淌,春天自然到来,草堂没有主人,燕子依旧飞回。隔着帘子只看见庭院中的青草,一树山石榴依然盛开。

怀素的几行草书留在破败的墙壁上,柑橘树千株已属于邻家。只看见里门的通德榜,残阳中寂寞地驶出樵车。

柳树成荫的门巷和竹林依旧存在,野草青苔一天比一天多。纵然有邻居懂得吹笛,昔日的好友还有谁会来呢?

1.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2.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成就极高,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3. 怀素是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4.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 愚溪:在今湖南永州西南,本名冉溪。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结庐溪边。
  • 草圣:指唐代书法家怀素。这里可能是说愚溪附近旧壁上有怀素的题字。
  • 木奴:指柑橘。《襄阳记》载,李衡种柑橘千株,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 通德榜:据《后汉书·郑玄传》,郑玄的乡里为其立“通德门”,这里指柳宗元的乡里也有表彰其德行的标志。
  • 山阳旧侣:用魏晋时嵇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向秀过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而作《思旧赋》的典故,指昔日的好友。

《伤愚溪三首》是刘禹锡悼念柳宗元的作品。在诗中,刘禹锡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如“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通过溪水、燕子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凄凉的氛围。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多个典故,如“草圣数行留坏壁”“山阳旧侣更谁过”,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这首诗不仅是对柳宗元的怀念之作,也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组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愚溪畔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柳宗元的深切怀念之情。第一首诗中,溪水悠悠、燕子飞回、中庭草盛、山榴花开,这些景象看似生机勃勃,但草堂无主,更增添了几分凄凉。第二首诗中,怀素的题字留在坏壁上,柑橘树已属邻家,通德榜在残阳下显得寂寞,进一步渲染了物是人非的感慨。第三首诗中,柳门竹巷依旧,但野草青苔增多,即使有邻人吹笛,也无法慰藉诗人对旧友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悼念好友柳宗元而作。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在愚溪畔筑屋而居,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重游愚溪,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组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