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

刘禹锡 〔唐朝〕

当初造曲者为谁,说得思乡恋阙时。

沧海西头旧丞相,停杯处分不须吹。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当初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谁呢?能把思乡恋阙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那在沧海西头的旧丞相,停下酒杯吩咐不必再吹奏这曲子了。

1. “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形式,即按照别人的诗韵或诗意进行创作。刘禹锡这首诗就是和令狐相公的诗。

2. “阙”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宫阙”“魏阙”等。

3. 唐朝诗歌在表达情感上往往较为含蓄委婉,通过一些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来传达内心的感受,这首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 造曲者:创作曲子的人。
  • 思乡恋阙:思念故乡,眷恋朝廷。阙,原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借指朝廷。
  • 沧海西头:具体所指需结合创作背景进一步探究,可能是令狐相公所处之地。
  • 旧丞相:指令狐相公。
  • 处分:吩咐。

这首诗围绕着一首表达思乡恋阙之情的曲子展开。诗人首先对曲子的创作者表示好奇,这说明曲子的情感表达十分动人。而“沧海西头旧丞相”的举动则是全诗的关键。旧丞相停下酒杯,不让再吹奏这首曲子,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可能是他在曲子中听到了自己的心声,思乡之情被勾起,而这种情感或许是他不愿轻易表露的,所以选择停止吹奏。从创作手法上看,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旧丞相的情感,而是通过他的动作来暗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整首诗体现了唐朝诗歌善于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特点。

诗的开篇以疑问的形式“当初造曲者为谁”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强调了曲子所表达的思乡恋阙之情的感染力。接着描述“沧海西头旧丞相,停杯处分不须吹”,通过旧丞相停下酒杯吩咐不再吹奏曲子这一细节,侧面烘托出曲子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可能是对故乡的思念,也可能是对往昔朝廷生活的眷恋。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场景展现了人物的情感。

此诗为刘禹锡和令狐相公之作。令狐相公可能是令狐楚,他曾任宰相。当时可能是在某种宴会上听到了表达思乡恋阙之情的曲子,令狐楚有感而发,刘禹锡遂作此诗相和。不过具体创作背景还需结合更多的历史资料和二人的交往经历来深入探究。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