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
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
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
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
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
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
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丝绢上传递着吉祥的福泽,丹青妙笔描绘出祥瑞的庆云。
那不是烟雾却凝聚着朦胧的形态,如同车盖般忽然变得纷繁。
尚且留存着追随神龙的意态,完全舒展时如同捧托着太阳的图案。
光彩因五种颜色而兴起,影子向高远的天空分散。
展开丝绢观赏这美好的祥瑞,打开图画向圣明的君主祝贺。
怎能等同于窥探广阔无边的天地,正该在此时欣赏这云气弥漫的景象。
1. 省试:唐代科举制度中的重要考试环节,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是科举考试中的中央级考试,考生通过后可参加殿试。
2. 庆云:古代视为吉祥的彩云,常被用作歌颂盛世、贤君的象征,在诗词中多有出现。
3. 应试诗:科举考试中考生所作的诗歌,通常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内容多为歌颂圣君、赞美盛世或描绘指定事物。
4. 五言律诗:这首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四十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严格对仗,体现了唐代律诗的典型特征。
5. "云从龙"典故:出自《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常用来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或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
6. 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丹为红色,青为青色,后泛指绘画艺术或画家。
《省试观庆云图》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应试诗,通过对庆云图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诗歌才华和对朝廷的忠心。
从结构上看,全诗层次分明,首联点题,介绍观赏的对象是一幅描绘庆云的画作;中间两联细致描绘了画中庆云的形态、色彩和神韵,既有对景物的客观描写,又融入了吉祥的寓意;尾联则点明主旨,表达了对圣君的祝贺之情。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用典等技巧,如将庆云比作"盖",用"从龙"的典故,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庆云的形态,又赋予其深刻的寓意。对仗工整也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如"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等句,词性相对,平仄协调,体现了唐代律诗的严谨之美。
作为应试诗,本诗成功地把握了考题的要求,既描绘了"庆云图"的景象,又通过庆云这一祥瑞之物表达了对朝廷和君主的赞美,符合科举考试对诗歌内容的规范。同时,诗歌语言典雅,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了解到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风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是一首典型的应试佳作。首联点题,直接说明画作的材质和内容,"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既点出是观赏庆云图,又暗示了庆云所代表的吉祥寓意。
颔联和颈联集中描绘庆云的形态和色彩,"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以生动的比喻写出庆云的朦胧与变幻;"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则赋予庆云以灵性和寓意,暗含对君主的称颂。"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进一步描绘庆云的光彩和高远,展现出祥瑞之气的磅礴气势。
尾联抒发观画后的感想,"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直接点出观图贺君的主题,符合应试诗的要求;最后以"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收束,将观赏庆云图的感受与天地之广阔相比,突出了庆云的珍贵和此次观图的意义。
全诗紧扣主题,意境开阔,既描绘了庆云的形态之美,又巧妙地表达了对圣君和盛世的赞美,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和应试智慧。
这首诗题为《省试观庆云图》,可知是作者参加唐代省试时所作的应试诗。省试是唐代科举制度中的重要考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应试者需按照规定的题目进行创作。
"庆云"作为古代视为祥瑞的象征,常被用来歌颂君主贤明、政治清明。此诗通过描绘庆云图上的景象,寄托了对朝廷和君主的赞美之情,符合应试诗的规范和要求。
由于作者佚名,具体创作年代难以考证,但从题材和风格来看,应是唐代科举制度鼎盛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中咏物颂圣的创作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