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吕温 〔唐朝〕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

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

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高远的朝廷中当值,无比寂寞,唯有听那山间传来的琴音。想起你弹奏出的如山水般的韵律,触动了我内心的仁智情怀。专注于这高雅纯正的琴音,超凡的思绪疏解了我烦闷的胸怀。凉意生起在子夜之后,月光洒照在宫廷的围墙深处。远处的微风送来兰花的香气,微微的露水让梧桐的树荫更显清幽。我正沉浸在如着缁衣般的欢愉中,愿永远聆听这如舜帝《南风歌》般美好的琴音。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体现了儒家对智者和仁者的看法。

2. 正始文学是魏晋文学的重要阶段,诗风崇尚自然、清峻,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等。

3. 《诗经·郑风·缁衣》是赞美君子的诗篇。

4. 《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体现了舜帝对百姓的关怀。

  • 迢递:高远的样子,这里形容在朝廷任职。
  • 天上直:指在朝廷中当值。
  • 丘中琴:山间的琴音,比喻高雅的琴曲。
  • 仁智心:《论语·雍也》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指由琴音引发的对山水的感悟和仁智情怀。
  • 正始:三国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当时的诗风崇尚自然、清峻,这里指高雅纯正的琴音风格。
  • 禁垣:宫廷的围墙。
  • 缁衣庆:《诗经·郑风·缁衣》有赞美君子之意,这里表示愉悦、欣喜。
  • 南薰吟:相传舜帝作《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里指美好的琴音。

从诗歌结构来看,先点明自身在朝廷当值的情境和听到琴音的感受,接着阐述琴音引发的内心触动,然后描绘周围环境来烘托琴音的美妙,最后表达对琴音的喜爱和期许。从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琴音排解了内心的烦闷,展现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向往。在理解这首诗时,要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心境,体会琴音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以琴音为线索,营造出了一种清幽高雅的意境。开篇“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将朝廷当值的高远与山间琴音的寂寞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表明琴音引发了诗人对山水的联想和对仁智的思考,提升了诗歌的意境。中间描绘了子夜后的凉意、月光下的禁垣、微风中的兰气和清露下的桐阴,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出宁静清幽的氛围,也衬托出琴音的高雅。最后“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表达了诗人对琴音的喜爱和愿长久沉浸其中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水准。

此诗是吕温奉和张舍人之作。张舍人在阁中值夜班,因听到高雅的琴音而有所感,写下相关事宜并与僚友通简,吕温便创作此诗来和应。当时诗人身处朝廷,或许工作上有一定的压力与烦闷,琴音成了他情感抒发和心灵慰藉的契机。

作者信息
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古诗数量:116名句数量: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