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世路自浮沉,岂问仁贤待物心。
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深。
悠悠世路自浮沉,岂问仁贤待物心。
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深。
在这纷繁的世间道路上,人们自然有起有落,谁又会去过问仁人贤士对待他人的心意呢。我最怀念过去与您相聚宴饮的时光,在那深深的后亭里,艳丽的歌声催促着我们不断饮酒。
吕温,字和叔,又字化光,是唐代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裴相公,可能指裴垍,他是唐朝宰相,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为,善于选拔人才,受到时人的赞誉。
古诗中常用“浮沉”来比喻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如“宦海浮沉”等。“艳歌”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欢快、艳丽的歌声,增添宴会等场景的氛围。
这首诗整体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又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世路浮沉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超脱。而对过去与裴相公宴饮场景的回忆,则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向往。
在艺术手法上,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的感慨与后两句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使情感更加深沉。同时,“艳歌催酒后亭深”一句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具体可感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首句“悠悠世路自浮沉”,以一种豁达又略带感慨的语气,描绘了世间人生的起伏不定。“悠悠”一词增添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悠远感,让人感受到人生道路的漫长与复杂。“自浮沉”则强调了这种起伏是自然的,有一种超脱的意味。
第二句“岂问仁贤待物心”,提出了一个疑问,暗示在这纷繁的世间,人们往往忽略了仁人贤士对待他人的真诚心意。这可能是诗人自身遭遇的一种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
后两句“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深”,则从感慨现实转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忆”二字突出了怀念之情的强烈。“艳歌催酒”描绘了宴会上热闹欢快的场景,“后亭深”则营造出一种幽静、温馨的氛围,与前文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吕温曾被贬道州,此诗可能是他在道州任职时寄给襄阳裴相公的。裴相公可能是裴垍,他在当时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吕温在被贬期间,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往昔与裴相公交往的怀念,也可能蕴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