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从叔园林

吕温 〔唐朝〕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

樵歌依野草,僧语过长林。

鸟向花间井,人弹竹里琴。

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傍晚时分,来到阮氏风格般闲适的园林,从窗中能望见树木的阴影。打柴人的歌声在野草间飘荡,僧人的话语声从那片长长的树林中传来。鸟儿飞向花丛中的水井,有人在竹林里弹奏着琴。我暗自嫌弃自己还未老去,却已经有了隐居山林的心思。

1. 吕温是唐朝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多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之作。

2.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园林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 “阮宅”的典故运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高雅格调。

  • 阮宅:这里用阮氏家族的住宅来代指从叔的园林,营造出一种闲适高雅的氛围。
  • 樵歌:打柴人唱的歌。
  • 僧语:僧人的话语声。
  • 住山心:指隐居山林的想法。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叔园林的美景。诗人先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展现园林的宁静与生机,如“窗中见树阴”“樵歌依野草”等。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诗人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最后直接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从诗歌的创作手法来看,它运用了典故和借景抒情,使诗歌既有文化底蕴,又情感真挚。同学们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景来表达情的,以及典故的运用对诗歌意境的提升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从叔园林傍晚时分的清幽之景。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窗中见树阴”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颔联“樵歌依野草,僧语过长林”,从听觉角度描绘出园林周边的声音,使画面更具层次感。颈联“鸟向花间井,人弹竹里琴”,以鸟和人的动态进一步展现园林的生机与闲适。尾联“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则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些许厌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吕温游览从叔园林之时。当时他可能在尘世中经历了诸多纷扰,偶然来到从叔宁静的园林,被园林中的清幽之景所触动,从而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信息
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古诗数量:116名句数量: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