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行

孟郊 〔唐朝〕

长河悠悠去无极,百龄同此可叹息。

秋风白露沾人衣, 壮心凋落夺颜色。

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

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

君今得意厌粱肉, 岂复念我贫贱时。

海风萧萧天雨霜,穷愁独坐夜何长。

驱车旧忆太行险, 始知游子悲故乡。

美人相思隔天阙,长望云端不可越。

手持琅玕欲有赠,爱而不见心断绝。

南山峨峨白石烂, 碧海之波浩漫漫。

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长河悠悠流淌,一去不返,人生百年就像这长河一样,让人叹息。秋风白露沾湿了人的衣裳,壮志渐渐凋零,容颜也失去了光彩。少年出门,心中的苦楚能向谁诉说呢?河上没有桥梁,路上也没有岔道。一听到路边传来的苦寒之曲,就让我伫立原地,又惊又悲。你如今得意了,吃厌了精美的食物,哪里还会想起我贫贱的时候呢。海风萧萧,天降寒霜,我在穷困愁苦中独自坐着,这夜晚是多么漫长啊。驱车回忆起当年太行山路的艰险,才知道游子思念故乡的悲伤。美人相隔在天边,我长久地望着云端,却无法跨越。我手持美玉想要赠送,却见不到她,心中悲痛欲绝。南山巍峨,白石都已腐烂,碧海的波涛浩渺无边。参星和辰星此出彼没,不会相互等待,我想要横渡天空,却没有翅膀。

1.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古朴深沉。

2. 起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本诗开篇以长河起兴,引出对人生的感慨。

3. 参星和辰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二星此出彼没,常用来比喻双方隔绝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

  • 悠悠:形容水流悠长的样子。
  • 无极:没有尽头。
  • 百龄:指人的一生。
  • :桥梁。
  • :通“歧”,岔道。
  • 陌上:路上。
  • :通“餍”,吃饱,吃厌。
  • 粱肉:指精美的食物。
  • 琅玕:美玉。
  • 参辰:参星和辰星,二星此出彼没,不会同时出现,比喻双方隔绝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
  • 羽翰:翅膀。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开篇以长河起兴,感叹人生短暂,时光一去不复返,奠定了全诗的悲叹基调。“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通过描写秋风白露的凄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容颜老去的悲哀。“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和迷茫,无人可诉心中的苦闷。“君今得意厌粱肉,岂复念我贫贱时”,则揭示了世态炎凉,朋友之间的情谊在富贵面前变得淡薄。诗中还穿插了对故乡和美人的思念,如“驱车旧忆太行险,始知游子悲故乡”“美人相思隔天阙,长望云端不可越”,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以“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结尾,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命运却无能为力的悲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他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这首《出门行》可能是他在仕途坎坷、生活困苦的时期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对世态炎凉的不满以及对故乡和美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