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怨

孟郊 〔唐朝〕

秋入楚江水,独照汨罗魂。

手把绿荷泣,意愁珠泪翻。

九门不可入,一犬吠千门。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秋天的气息融入楚江的水中,孤独地映照著屈原的忠魂。

手持绿色的荷叶哭泣,心中的忧愁使得泪珠翻滚。

九重宫门无法进入,一只狗的吠叫惊动了千门万户。

1.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和个人穷愁,风格奇崛瘦硬。

2.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流放,后因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其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3. “九门”在古代常指帝王居住的地方,也代指朝廷,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政治权力中心。

4. 借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此诗就通过描写秋景、楚江等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与愁苦之情。

  • 楚江:指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可能特指汨罗江。
  • 汨罗魂:指屈原,他投汨罗江而死,后人常用此指代屈原的忠魂。
  • 绿荷:绿色的荷叶,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
  • 珠泪:像珍珠一样的眼泪,形容泪水晶莹。
  • 九门:指帝王的宫门,象征着朝廷。
  • 一犬吠千门:一只狗叫,许多门户都随之惊动,比喻一件小事引发连锁反应,也暗示当时社会的敏感与紧张。

全诗开篇“秋入楚江水,独照汨罗魂”,以秋天的楚江起兴,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独照”二字既写出了屈原忠魂的孤独,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孤寂。

“手把绿荷泣,意愁珠泪翻”,通过描写诗人手持绿荷哭泣的动作和泪水翻滚的情景,将内心的愁苦具象化,绿荷的高洁与诗人的悲戚形成对比,更显其情感的深沉。

结尾“九门不可入,一犬吠千门”,意境深远。“九门不可入”直接点出诗人无法进入朝廷施展抱负的困境;“一犬吠千门”则以生动的比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敏感,暗示了小人当道、正人君子受排挤的现实。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借古讽今,将个人的愁怨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困顿。《楚怨》借凭吊屈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之情。当时的唐朝社会,虽有短暂的中兴,但整体已显露衰败之象,官场黑暗,小人当道,有识之士往往受到排挤。孟郊自身仕途坎坷,多次应试才中进士,却又长期不得志,这种经历使他对屈原的遭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写下此诗表达内心的怨愤与不平。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