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山云台观

孟郊 〔唐朝〕

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

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

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

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

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华山独特而奇异,山上的草木长久保持着新鲜的状态。山上遍布着五彩斑斓的石头,而山间的泉水也各不相同。仙人酿造的美酒不会让人沉醉,仙芝都有着延年益寿的功效。夜晚能听到明星馆传来的声响,好似女萝弹奏出的韵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难以入眠,焚烧着柏树枝,吟诵着道家的篇章。

1.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古朴、深沉。

2. 华山是五岳之一,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3. 云台观在华山脚下,是道教的重要宫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4. 古代文人游览名山大川时,常常会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些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华岳:即华山,五岳之一,在今陕西华阴市。
  • 灵异:奇异,不同寻常。
  • :长久,经常。
  • 仙酒:仙人所酿之酒,此处指云台观中的酒。
  • 仙芝:灵芝之类的仙草,传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 明星馆:华山云台观中的建筑。
  • 女萝:一种植物,常攀援于树木或岩石上,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如女萝摇曳般美妙。
  • :柏树,其枝叶焚烧时有香气,常被用于祭祀或宗教仪式。
  • 道篇:道家的经典篇章。

这首《游华山云台观》是孟郊游览华山云台观后的有感之作。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两联,主要描写了华山的自然景观。诗人用“独灵异”“恒新鲜”“五色石”“无一色泉”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华山的独特和美丽。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也为后面引入道教元素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是中间两联,引入了道教的元素。仙酒、仙芝、明星馆、女萝弦等,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些元素的运用,一方面体现了华山作为道教圣地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诗人因为对华山和道教的崇敬而难以入眠,只能通过焚烧柏树枝和吟诵道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道教元素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其次,要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如比喻、象征等,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最后,我们可以结合孟郊的生平经历,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华山的独特风貌,“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直接点明华山与众不同,山上的草木四季常青,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进一步渲染了华山的奇异,山上五彩的石头和各不相同的泉水,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中间两联“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引入了道教的元素,仙酒、仙芝象征着道家的神秘和长生不老的追求。夜晚听到明星馆传来的声音,仿佛是女萝弹奏出的美妙韵律,营造出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

最后一联“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则表达了诗人对华山和道教的崇敬之情。他因为这份崇敬而难以入眠,只能焚烧柏树枝,吟诵道家的篇章,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既描绘了华山的自然美景,又融入了道家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道家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早年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中第,直到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他一生游历四方,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华山云台观时所作。在古代,华山是道教圣地,云台观更是道教的重要场所。孟郊在游览过程中,被华山的奇异景色和道观的神秘氛围所感染,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