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

孟郊 〔唐朝〕

嘉宾在何处,置亭春山巅。

顾余寂寞者,谬厕芳菲筵。

视听日澄澈,声光坐连绵。

晴湖泻峰嶂,翠浪多萍藓。

何以逞高志,为君吟秋天。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嘉宾们都在哪里呢?原来他们把亭子设置在了春天的山巅之上。看看我这个寂寞的人,竟也错误地置身于这充满芳菲的宴会之中。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一天天变得清澈澄明;那声音和光彩,静静地连绵不断。晴朗的湖水上倒映着山峰,翠绿的波浪里有很多萍藓。拿什么来抒发高远的志向呢?为你吟诵关于秋天的诗句。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歌风格古朴、深沉,语言简洁有力,常常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本诗中运用了设问、写景抒情等手法。设问句的使用引起读者的兴趣,写景部分则生动地描绘了春日山景,为抒情做了铺垫。

  • 嘉宾:尊贵的客人。
  • 谬厕:谦词,意思是错误地置身其中。
  • 芳菲筵:充满花香的宴会,指美好的聚会。
  • 澄澈:清澈、澄明,这里形容视听清晰。
  • 声光:声音和光彩。
  • :这里有倒映的意思。
  • 翠浪:翠绿的波浪,指湖水。
  • :抒发、表达。

这首诗以春日聚会为背景,展现了聚会的场景和周围的美景。诗人在诗中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高远志向。

从诗句的理解来看,我们要注意一些字词的含义,如“谬厕”“泻”等,准确理解这些字词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内容。在赏析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等方面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对于整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孟郊诗歌独特的风格,他在描写春日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诗的开篇“嘉宾在何处,置亭春山巅”以设问的方式引出聚会的地点,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顾余寂寞者,谬厕芳菲筵”则体现出诗人的自谦,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热闹聚会中的一丝孤独感。

“视听日澄澈,声光坐连绵”描绘了聚会时周围环境的美好,诗人的视听在这美景中变得清晰,声音和光彩连绵不绝,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晴湖泻峰嶂,翠浪多萍藓”是写景的名句,晴朗的湖水倒映着山峰,翠绿的波浪中长满了萍藓,画面生动而优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何以逞高志,为君吟秋天”,诗人笔锋一转,从眼前的春日美景联想到秋天,表达了自己想要抒发高远志向的愿望,也使诗歌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具体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是孟郊参加在越州皇甫秀才山亭举办的春日聚会时所作。在这次聚会上,孟郊与嘉宾们一同欣赏春日山景,感受聚会的氛围,从而写下了此诗。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