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襄阳于大夫

孟郊 〔唐朝〕

襄阳青山郭,汉江白铜堤。

谢公领兹郡,山水无尘泥。

铁马万霜雪,绛旗千虹霓。

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跻。

旧泪不复堕,新欢居然齐。

还耕竟原野,归老相扶携。

物色增暧暧,寒芳更萋萋。

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即此富苍翠,自然引翔栖。

曩游常抱忆,夙好今尚暌。

愿言从逸辔,暇日凌清溪。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襄阳城被青山环绕,汉江边有那白铜堤。当年谢公治理此郡,让这里的山水一尘不染。将军的铁马历经无数霜雪,红色的旗帜如千万道虹霓般绚烂。江中风波参差不齐地泛起,石板路层层叠叠,可供人攀登。过去的悲伤泪水不再落下,如今新的欢乐竟一齐到来。人们回到原野从事耕种,相互扶持着安度晚年。这里的景色更加朦胧可爱,寒天的花草愈发茂盛。您心怀高远的谋略,高尚的品行没有捷径可寻。就凭这里如此葱郁的景色,自然能吸引飞鸟栖息。往昔的游历常常让人怀念,往日的喜好如今仍未实现。我希望能跟随您的脚步,闲暇时到清澈的溪流上游玩。

1.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2. 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是军事要地和经济文化中心。

3. 谢尚是东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军事上有一定成就,还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 :外城。
  • 白铜堤:襄阳古迹名。
  • 谢公:可能指东晋谢尚,他曾镇守襄阳。
  •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代指军队。
  • 绛旗:红旗。
  • 风漪:水面上的波纹。
  • :攀登。
  • 遐略:高远的谋略。
  • 高躅:高尚的品行。
  • 曩游:往昔的游历。
  • 夙好:往日的喜好。
  • :分离,这里指愿望未实现。
  • 逸辔:指自在地骑马出游。

这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首献诗,诗人通过对襄阳景色的描绘和对于大夫功绩、品德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山、汉江、铁马、绛旗等,营造出雄浑壮丽的意境。同时,诗中也有细腻的描写,如“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跻”,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体现了孟郊诗歌的特点,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的开篇描绘了襄阳城的自然景观,青山环绕,汉江之畔有白铜堤,给人一种开阔、壮丽的感觉。接着提到谢公治理此地,使山水无尘,暗示于大夫也有卓越的治理才能。“铁马万霜雪,绛旗千虹霓”描绘了军队的威武和壮观,展现出一种雄浑的气势。“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跻”则细腻地描写了江边的景色和道路,富有层次感。“旧泪不复堕,新欢居然齐”表达了百姓在于大夫治理下生活的改善,从悲伤走向欢乐。“还耕竟原野,归老相扶携”描绘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田园景象。“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高度赞扬了于大夫的高远谋略和高尚品行。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跟随于大夫出游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与于大夫交往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既赞美了襄阳的美景,也颂扬了于大夫的功绩和品德。

孟郊一生仕途不顺,四处漂泊。这首诗是他献给襄阳于大夫的。于大夫可能是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孟郊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他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心情。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