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
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
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
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
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
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
半夜时分难以入眠,灯已燃尽,窗外又没有月光。独自站在台阶前,子规鸟啼叫个不停。何况我有如同金兰般的好友,忽然间就像胡越两地那样相隔遥远。怎么能让明镜中的自己,长久地不生出白发呢。
1.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2. “金兰”一词出自《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来常用来比喻朋友间的同心合意、生死与共。
3. 子规鸟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悲苦、哀怨的象征,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如“灯尽”“无月”“子规啼”等,体会诗人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孟郊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感受唐代诗歌的魅力。此外,诗中运用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金兰”“胡越”“子规”等,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开篇“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描绘出一个寂静的春夜,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灯灭了,又没有月光,更增添了几分冷清。“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诗人独自站在台阶前,耳边是子规鸟不停的啼叫,进一步烘托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由景入情,点明了诗人失眠的原因是思念远方的好友,昔日亲密无间的好友如今相隔甚远,这种落差让诗人倍感惆怅。最后“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发出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推测,孟郊在一个春夜,因思念好友萧子真而难以入眠。可能当时他与萧子真分隔两地,无法相见,这种离别之情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