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
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
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
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
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
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
你在这夜晚向东南方离去,我从此不再有关于西北的梦。
谁说贫困人离别容易?贫困中的离别别,愁绪更加沉重。
黎明的曙光取代了明亮的月光,远行的人随着众人开始奔波。
秋风起时,楚地的江涛高涨,行船漂泊,将与谁共度旅途?
1.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以苦吟著称,其诗风格清奇峭拔,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穷困生活。
2. 从弟,是古代亲属称谓,指同祖父不同父亲的弟弟,即堂弟。
3. 郢,古代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后来成为楚地的代称。
4. 诗歌中常用方位词来代指思念的人所在的地方,这种表现手法能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5. 这首诗属于送别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离别时的不舍、牵挂、祝福等情感。
《送从弟郢东归》是孟郊送别诗中的佳作,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真实感人,尤其是对"贫别"的描写,打破了人们对离别的固有认知。
在一般人看来,富贵人家的离别可能因为牵扯众多而更为复杂难舍,而贫困人家的离别或许会简单一些。但孟郊却以切身感受告诉我们:"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这是因为贫困中的离别,不仅有情感上的不舍,更夹杂着现实的无奈。诗人无法为堂弟提供更好的旅途条件,甚至可能连一句安稳的嘱托都难以说出口,这种无力感使得离别的愁绪更加沉重。
诗的开头和结尾也很有特色。开头"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堂弟向东南而去,诗人却连思念他的梦都做不成了,暗示了相见之难、思念之切。结尾"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以景结情,通过描绘秋风中汹涌的江涛和堂弟独行的孤舟,将担忧与牵挂融入景物之中,余味无穷。
整首诗语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含情,将贫困中亲人离别的辛酸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孟郊诗歌"穷而后工"的特点,也让我们对古代文人的真挚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这首诗以朴素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送别堂弟时的深沉情感,尤其突出了贫困中离别的特殊滋味。
首联"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以方位相对,巧妙点出离别后彼此天各一方、相思难寄的境况,语淡情深。
颔联"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一反常人"贫别易"的看法,提出"贫别愁更重"的观点,道尽了贫困中离别的辛酸——不仅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对亲人前路坎坷的担忧,以及自身无力相助的愧疚。
颈联"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通过景物描写烘托离别的氛围。黎明取代月夜,象征着离别时刻的到来;"征人逐群动"则描绘了堂弟随众人踏上征途的情景,暗示了游子奔波的艰辛。
尾联"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以秋风、江涛等意象,渲染了旅途的艰险与孤寂,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堂弟独行的担忧与牵挂。全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将贫别之愁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至深。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及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此诗是孟郊送别堂弟孟郢东归故乡时所作。
从诗中"贫别"等句可知,当时诗人与堂弟都处于贫困之中。在这样的境遇下送别亲人,更添一层辛酸与无奈。孟郊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对贫困中的人情世故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也使得这首送别诗充满了真挚而沉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