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
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
欲识丈夫志,心藏孤岳云。
长安风尘别,咫尺不见君。
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
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
欲识丈夫志,心藏孤岳云。
长安风尘别,咫尺不见君。
太阳落入浑浊的水中,那夜明珠的光芒谁还能分辨呢。怀有高尚情怀的人没有那些世俗的趣味,高洁的抱负能让远方的人都有所听闻。想要了解大丈夫的志向,他的心就像藏着孤云的山岳一样高远。在长安的风尘中与你分别,即使距离很近却好像再也见不到你了。
1. 孟郊是唐朝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分为多个科目,考试程序严格。
3. 古诗中常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浊水”“夜光”“孤岳云”等。
这首诗是孟郊为送别落第的友人温初而作。开篇通过“日落浊水”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有才之人难以崭露头角。接着赞美温初的高尚品质和高远志向,鼓励他不要因一次失败而气馁。最后表达了分别时的惆怅和对友人未来的牵挂。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用词精妙,意象生动,情感细腻,既体现了孟郊诗歌的风格特点,也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它也让我们了解到唐朝科举制度下文人的命运和心态。
诗的首联“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以日落浊水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有才华的人就像在浊水中的夜明珠,难以被发现。颔联“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赞扬温初有高尚的情怀和高洁的抱负,不追求世俗的趣味,这种品质能让他声名远扬。颈联“欲识丈夫志,心藏孤岳云”,进一步强调大丈夫应该有高远的志向,像孤云在山岳之上一样超脱。尾联“长安风尘别,咫尺不见君”,既写出了分别时的不舍,也暗示了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即使距离很近,也可能难以相见,表达了对温初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对友人落第表示安慰,又对其品格和志向给予肯定。
在唐朝,科举是文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温初参加科举却未能考中,孟郊写下此诗为其送别。当时社会虽然繁荣,但科举考试中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许多有才华的人可能因各种原因落第。孟郊自身也多次科举不第,所以他能深刻体会温初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