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
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
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
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
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
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
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
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
大地上春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眼前友人的诗句也如春日般光彩照人。郭秀才手中拿着昼上人的推荐信,这可是高僧的名号。溪水蜿蜒曲折,仿佛有着无尽的心思,水流奔腾不息,发出千里的声响。那飞翔鸣叫的江鸿,要飞向何方呢?它们就如同郭秀才和他江南的兄弟啊。
1.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有“诗囚”之称。
2. 唐代诗僧皎然在当时文坛有一定影响力,与许多文人交往密切。
3.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大雁常被用来比喻兄弟,如“雁行”一词就有兄弟之意。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友人的推荐信、路途的山水以及江鸿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其中。诗的前半部分展现出一种积极的氛围,而后半部分则增添了一丝对郭秀才行程的担忧和对兄弟团聚的期盼。从艺术手法上看,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对于读者来说,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还能了解到唐代的文化和人际交往的特点。
首联“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描绘了春日大地的生机与友人诗歌的光彩,以景衬情,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颔联“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通过描写郭秀才手持昼上人的推荐信,体现出推荐信的珍贵和昼上人的名望。颈联“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以溪水的曲折和水流的声响,暗示郭秀才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也可能象征着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以江鸿比喻郭秀才和他的兄弟,形象地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牵挂和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兄弟团聚的期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郭秀才的祝福,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重视。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题可知,这是孟郊与昼上人一同送别郭秀才去江南寻找兄弟时所作。在唐代,文人之间相互送别时常常会写诗以表情谊和祝福。郭秀才带着昼上人的推荐信前往江南,孟郊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