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舅端适楚地

孟郊 〔唐朝〕

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

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

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

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归乡的情思如同漂浮在天空的云朵,在楚地的江波中飘荡。手持羽扇轻轻拂去身上的薄汗,布帆在微风中缓缓前行,像是在筛着细细的风。江面上折下盛开的荷花,船儿停靠在岸边,岸边的梧桐投下倒影。舅父唱起离别的歌谣,我这卑微之人心中的愁绪无穷无尽。

1.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奇崛险怪。

2. 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如“归情似泛空”运用比喻,将归情比作泛空的云朵;“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江花、岸影等景象,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3. “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也是指荷花。

  • 从舅:母亲的叔伯兄弟。
  • 泛空:在空中漂浮,形容归情的飘忽不定。
  • 羽扇:用羽毛制成的扇子,古人常用以纳凉。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元舅:大舅,这里指从舅。
  • 贱生:诗人自称,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这首诗是孟郊送别从舅前往楚地时所作。诗的开篇就点明了主题,将归情比作泛空的云朵,在楚波中飘荡,既写出了从舅行程的飘忽不定,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惆怅。颔联通过描写羽扇和布帆的细节,展现了行船时的悠闲,但这种悠闲背后却隐藏着离别的伤感。颈联描绘了江花和岸影的美景,以景衬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舅父唱起离别的歌谣,让诗人心中的愁绪愈发浓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幽,是孟郊送别诗中的佳作。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送别诗的独特魅力。

首联“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归情比作在空中漂浮的云朵,在楚地的江波中飘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送别从舅时内心的惆怅和迷茫。颔联“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描绘了一幅闲适的行船画面,羽扇轻扫,布帆在微风中前行,看似轻松惬意,实则蕴含着离别的愁绪。颈联“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选取江花、菡萏、岸影、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尾联“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舅父唱起离别的歌谣,诗人心中的愁绪如江水般无穷无尽,将送别之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从舅的不舍和离别时的痛苦心情。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生活贫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不幸遭遇。这首《送从舅端适楚地》可能创作于诗人某个时期送从舅前往楚地之时。当时诗人或许正处于人生的困境中,面对亲人的离别,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