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不忧身,为君吟苦辛。
男儿久失意,宝剑亦生尘。
浮俗官是贵,君子道所珍。
况当圣明主,岂乏证玉臣。
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烈士不忧身,为君吟苦辛。
男儿久失意,宝剑亦生尘。
浮俗官是贵,君子道所珍。
况当圣明主,岂乏证玉臣。
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壮士不为自身担忧,为你吟诵这令人痛苦艰辛的诗篇。 男儿长久不得志,连宝剑也会蒙上灰尘。 世俗之人以官位为贵,君子却珍视道义。 何况当今有圣明的君主,怎会缺少识别美玉的贤臣? 浑浊的水中见不到白日,清澈的水流能映照苍天。 贤愚分明有别,结交朋友应当有原因。
1.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和个人穷愁困苦。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分为多个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3.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宝剑生尘”比喻人才被埋没,“浊水”“清流”比喻世俗与君子。
4. 这首诗押“真”韵,韵脚为“辛、尘、珍、臣、旻、因”。
这首送别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之作,没有过多的离愁别绪,而是以议论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仕途和交友的看法。诗的
全诗以“烈士不忧身”开篇,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不计个人得失的壮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男儿久失意,宝剑亦生尘”,既是对友人长期不得志的同情,也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颈联“浮俗官是贵,君子道所珍”,通过对比世俗与君子的价值观,凸显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尾联以“浊水”与“清流”为喻,劝诫友人在交友和处世时要明辨贤愚,保持清醒。
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勉励,也有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孟郊诗歌“苦吟”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是孟郊为送友人孟寂赴科举考试而作。孟郊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却长期不得志,直到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他对科举制度既有期待又有失望,在这首诗中,他既表达了对友人赴考的鼓励,也流露出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