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先辈送独孤秀才上都赴嘉会得青字

孟郊 〔唐朝〕

秦云攀窈窕,楚桂搴芳馨。

五色岂徒尔,万枝皆有灵。

仙谣天上贵,林咏雪中青。

持此一为赠,送君翔杳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秦地的云彩缭绕着幽深曲折的山路,楚地的桂树间采摘着芬芳的花朵。

五彩斑斓的景象难道只是徒有其表,万千枝条都蕴含着灵动的生机。

仙人的歌谣在天上显得何等珍贵,林间的吟咏如同雪中的青松般坚贞。

拿这几句诗作为临别赠言,祝愿你展翅高飞,直上云霄。

1. 唱和诗:古代文人相互酬答之作,通常依照原诗的韵脚或题意进行创作,"得青字"即指依"青"字韵作诗。

2. 科举制度:唐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秀才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赴京应试是当时文人追求仕途的重要途径。

3. 孟郊诗歌风格:孟郊是中唐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和民间苦难,风格瘦硬奇警,本诗则展现了其风格中较为开阔雄健的一面。

4. 意象运用:诗中"桂""青"等意象具有象征意义,桂象征君子品德与才华,青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体现了唐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5. 送别诗传统:唐代送别诗发达,多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与祝福,常以景物起兴,情景交融,本诗即遵循这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 薛先辈:对薛姓前辈的尊称,"先辈"是唐代对科举考试中先及第者的称呼。
  • 独孤秀才:复姓独孤的秀才,秀才在唐代指应举的士子。
  • 上都: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 嘉会:指科举考试等重要集会。
  • 得青字:古人唱和诗歌时,常限定用某一韵部的字,这里指用"青"字韵。
  • 秦云:秦地的云,秦地指今陕西一带。
  • 窈窕:本指女子体态美好,这里形容山路幽深曲折。
  • 楚桂:楚地的桂树,楚地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 搴芳馨:采摘芳香的花草,搴是采摘的意思。
  • 五色:指自然界的各种色彩,也象征才华横溢。
  • 徒尔:徒然,仅仅如此。
  • 仙谣:仙人的歌谣,比喻优秀的诗文。
  • 林咏:山林中的吟咏,比喻隐士的诗歌。
  • 杳冥:高远之处,指天空,也比喻前程远大。

孟郊的《和薛先辈送独孤秀才上都赴嘉会得青字》是一首充满真挚情感与美好祝愿的送别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首诗:

首先,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应试举子的诗歌。唐代文人重视科举,赴京应试被视为人生大事,因此产生了大量送别举子的诗作。这类诗歌往往包含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其前程的祝福,本诗也不例外。

其次,从艺术手法来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楚桂搴芳馨"中的桂树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与才华;"雪中青"既指青翠的草木,也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翔杳冥"则以飞鸟直上高空比喻友人前程远大。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

最后,从情感表达来看,全诗情感积极向上,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愁绪,而是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这与孟郊自身的经历有关,他多次应试不第,最终及第后对科举之路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更能体会应试举子的心情,其祝福也显得尤为真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高远,既符合唱和诗的格律要求,又蕴含深厚的情感,是孟郊诗歌中的佳作,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这首送别诗立意高远,没有局限于儿女情长的离别伤感,而是以开阔的意境赞美友人才华,寄托美好祝愿,体现了孟郊诗歌古朴而雄健的风格。

首联"秦云攀窈窕,楚桂搴芳馨"以景物起兴,秦云楚桂既点明了送别之地的地理特征,又隐含对友人才华的赞美,桂树芳香象征君子品德。

颔联"五色岂徒尔,万枝皆有灵"由景入情,以自然万物的生机灵气比喻友人内在的才华与灵气,暗示其不凡的气质并非外在虚饰。

颈联"仙谣天上贵,林咏雪中青"进一步赞扬友人的文才,将其诗作比作仙谣,又以"雪中青"比喻其品格的坚贞高洁,暗含对其科举成功的期许。

尾联"持此一为赠,送君翔杳冥"点明送别主旨,以诗句相赠,祝愿友人如鸟翔高空,前程远大,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对仗工整,既符合唱和诗的格律要求,又蕴含深厚情感,展现了孟郊诗歌"思苦奇涩"之外的另一种风格。

这首诗是孟郊为送别独孤秀才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而作,属于唱和之作。唐代文人常有送别应试举子的习俗,朋友们会作诗相赠,表达祝福与期望。

孟郊本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对科举之路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诗中既赞美了独孤秀才的才华,也寄托了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当时的科举制度是文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赴京应试对士子而言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因此送别诗中往往充满鼓励与期盼之情。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