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孟云卿嵩阳荒居

孟郊 〔唐朝〕

戚戚抱幽独,宴宴沉荒居。

不闻新欢笑,但睹旧诗书。

艺檗意弥苦,耕山食无馀。

定交昔何在,至戚今或疏。

薄俗易销歇,淳风难久舒。

秋芜上空堂,寒槿落枯渠。

薙草恐伤蕙,摄衣自理锄。

残芳亦可饵,遗秀谁忍除。

徘徊未能去,为尔涕涟如。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心中满是忧伤,独自守着这幽静之地;整日沉闷地居于这荒凉的居所。

听不到新的欢声笑语,只看到旧时的诗书典籍。

种植黄檗(比喻生活艰辛),心中的苦楚越发深重;在山中耕种,食物却所剩无几。

昔日定下交情的朋友如今在哪里?最亲近的亲戚现在也或许疏远了。

轻薄的世俗风气容易消逝,而淳厚的风尚却难以长久舒展。

秋天的杂草长满了空旷的厅堂,寒天的木槿花落在干涸的水渠里。

除草时担心伤到蕙草(香草,比喻美德或贤才),提起衣襟亲自整理锄头。

残留的花草也可作为食物,留下的秀美的草木谁又忍心铲除。

在这儿徘徊着不忍离去,为你(孟云卿)泪流不止。

1.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歌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瘦硬奇警,注重炼字炼意,属于“苦吟诗人”。

2. 孟云卿: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较少,其诗多写边塞征战、民间疾苦,风格古朴。与杜甫、元结等有交往,孟郊对其颇为敬重。

3. 嵩阳: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因地处嵩山之南而得名,历史上是文人雅士隐居、修行的胜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4. 意象运用:诗中“秋芜”“寒槿”“枯渠”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常用于古典诗歌中象征衰败、孤寂的处境;“蕙”作为香草意象,象征着美好品德或贤才。

5. 唐代隐居文化:唐代文人隐居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是为逃避战乱,有的是为修身养性,有的则是等待入仕机会(即“终南捷径”)。孟云卿的嵩阳隐居,更多体现了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

  • 戚戚:忧愁的样子。
  • 幽独:幽静孤独的处境。
  • 宴宴:安闲,此处指沉闷、无精打采的样子。
  • 荒居:荒凉的居所。
  • 艺檗(bò):种植黄檗。黄檗,一种味苦的落叶乔木,此处比喻生活的艰辛。
  • :更加。
  • 食无馀:食物没有剩余,指生活贫困。
  • 定交:结下交情。
  • 至戚:最亲近的亲戚。
  • 或疏:或许疏远了。
  • 薄俗:轻薄的世俗风气。
  • 销歇:消失、止息。
  • 淳风:淳厚的风尚。
  • 秋芜:秋天的杂草。
  • 空堂:空旷的厅堂。
  • 寒槿(jǐn):秋冬时节的木槿花。木槿花朝开暮落,此处象征时光易逝或处境凄凉。
  • 枯渠:干涸的水渠。
  • 薙(tì)草:除草。
  • :蕙草,一种香草,比喻美德或贤才。
  • 摄衣:提起衣襟。
  • 理锄:整理锄头,指从事农耕。
  • 残芳:残留的花草。
  • :吃,此处指作为食物。
  • 遗秀:留下的秀美的草木。
  • 涟如:泪流不止的样子。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是孟郊为友人孟云卿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围绕“哀”字展开,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首先,诗歌开篇直接描绘孟云卿的生活状态——“戚戚抱幽独,宴宴沉荒居”,让我们立刻感受到友人的孤独与居所的荒凉。接着,“不闻新欢笑,但睹旧诗书”通过生活场景的对比,既写出了孟云卿生活的冷清,也暗示了他在困境中对诗书的坚守,这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

随后,诗人进一步讲述孟云卿的生活艰辛,“艺檗意弥苦,耕山食无馀”不仅写物质上的贫困,更写出了精神上的苦楚。而“定交昔何在,至戚今或疏”则揭示了人情的淡薄,在这样的处境下,朋友亲戚的疏远更让人心寒,也让我们更能体会孟云卿的孤独。

由个人的遭遇,诗人自然联想到社会风气,“薄俗易销歇,淳风难久舒”这句既是对现实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孟云卿坚守淳厚品德的肯定。之后的景物描写“秋芜上空堂,寒槿落枯渠”,以秋天的萧瑟景象烘托荒居的凄凉,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荒凉的居所景象。

但在这样的困境中,孟云卿并没有变得粗鄙,“薙草恐伤蕙,摄衣自理锄”“残芳亦可饵,遗秀谁忍除”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内心的柔软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是他人格的闪光点。最后,“徘徊未能去,为尔涕涟如”,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和泪水,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同情,情感浓烈而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孟云卿的困顿生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位诗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以及他们在世俗中对美好品德的坚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全诗以“哀”为情感基调,通过对孟云卿荒居生活的细致描绘,深切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

开篇“戚戚抱幽独,宴宴沉荒居”直接点出孟云卿的孤寂与居所的荒凉,奠定全诗悲戚的氛围。“不闻新欢笑,但睹旧诗书”通过对比,既写出其生活的冷清,也暗示了孟云卿对诗书的坚守,凸显其品格。

中间数联进一步刻画其生活的艰辛:“艺檗意弥苦,耕山食无馀”写劳作的辛苦与生活的贫困;“定交昔何在,至戚今或疏”则揭示人情冷暖,朋友亲戚的疏远更添其孤独。“薄俗易销歇,淳风难久舒”由个人境遇扩展到对社会风气的感慨,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秋芜上空堂,寒槿落枯渠”以萧瑟的秋景烘托荒居的凄凉,景中含情。而“薙草恐伤蕙,摄衣自理锄”等句,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孟云卿即使身处困境,仍珍惜美好事物、坚守操守的品格。

结尾“徘徊未能去,为尔涕涟如”直抒胸臆,将对友人的同情推向高潮,情感真挚动人。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沉郁,于平实中见深情,体现了孟郊诗歌“苦吟”而情感浓厚的特点。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歌多反映社会底层生活和个人困顿境遇。孟云卿也是唐代诗人,与孟郊有交往,二人皆有安贫乐道、坚守操守的品格。

此诗题为“哀孟云卿嵩阳荒居”,可知是孟郊探访隐居于嵩阳(今河南登封一带,是著名的嵩山所在地,多有隐士居于此)的孟云卿后所作。当时孟云卿可能生活困顿,居于荒凉之所,孟郊目睹其处境,心生同情,遂作此诗表达对友人的哀叹与关切,同时也借诗抒发对世俗淡薄、淳风难存的感慨。

作者信息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428名句数量: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