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半落红橘垂。
江头骑火照辇道, 君王夜从云梦归。
霓旌凤盖到双阙,台上重重歌吹发。
千门万户开相当,烛笼左右列成行。
下辇更衣入洞房, 洞房侍女尽焚香。
玉阶罗幕微有霜,齐言此夕乐未央。
玉酒湛湛盈华觞,丝竹次第鸣中堂。
巴姬起舞向君王, 回身垂手结明珰。
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夜饮酒。
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半落红橘垂。
江头骑火照辇道, 君王夜从云梦归。
霓旌凤盖到双阙,台上重重歌吹发。
千门万户开相当,烛笼左右列成行。
下辇更衣入洞房, 洞房侍女尽焚香。
玉阶罗幕微有霜,齐言此夕乐未央。
玉酒湛湛盈华觞,丝竹次第鸣中堂。
巴姬起舞向君王, 回身垂手结明珰。
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夜饮酒。
章华宫正值九月时节,桂花半数凋零,红橘挂满枝头。
江边的骑兵火把照亮了帝王车驾行驶的道路,君王在夜晚从云梦泽归来。
彩旗和饰有凤凰图案的车盖抵达宫门前的双阙,高台上层层叠叠的歌声和乐声响起。
众多的门窗相对敞开,灯笼在左右排列成行列。
君王走下车辇更换衣服后进入幽深的内室,内室的侍女们都在焚香。
玉石台阶和丝罗帷幕上微微有霜,众人一同说这夜晚的欢乐没有尽头。
醇厚的玉酒装满华丽的酒杯,乐器依次在厅堂中奏响。
巴地的美女向君王起舞,转动身体垂下双手系好明亮的耳饰。
祝愿君王能有千年万年的寿命,早晨出去射麋鹿,夜晚饮酒作乐。
1.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诗歌风格平易通俗,多反映社会现实,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2. 章华宫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著名宫殿,以奢华著称,后世常作为奢华宫殿的代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3. 云梦泽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大泽,面积广阔,是古代帝王游猎的重要场所,在众多诗词中都有提及。
4. 诗中的“丝竹”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丝指琴、瑟等弦乐器,竹指箫、笛等管乐器,后来也泛指音乐。
5.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遗迹的吟咏,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或对现实的感慨。
《楚宫行》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咏史诗歌。我们首先从字面意思入手,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九月的章华宫,君王夜归,宫廷内外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片奢华享乐的景象。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们要深入体会其中的内涵。诗人并非单纯地描绘历史场景,而是通过对楚宫奢华生活的细致刻画,暗含着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批判。诗中的每一处描写,无论是灯火、音乐、舞蹈还是饮食,都在极力渲染奢华的氛围,而结尾的“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夜饮酒”更是将这种享乐推向极致,也让讽刺意味更加浓厚。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主要运用了铺陈的手法,通过对多个场景和细节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楚宫的奢华,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诗人的情感态度蕴含在客观的描写之中,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其鲜明的立场。
结合张籍所处的中唐时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当时社会存在诸多问题,诗人借古讽今,希望通过这首诗警示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学习这首诗,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培养我们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楚宫的奢华夜景和君王归来后的欢乐场景,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开篇“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半落红橘垂”点明时间和地点,以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为下文君王的归来做铺垫。接着“江头骑火照辇道,君王夜从云梦归”写出君王归来时的场面,“骑火照辇道”既点明了夜晚的时间,又展现出帝王出行的气派。
随后诗句详细描绘了宫殿内外的景象,“霓旌凤盖到双阙,台上重重歌吹发”“千门万户开相当,烛笼左右列成行”等句,通过对仪仗、歌声、建筑、灯火的描写,极力渲染出宫廷的奢华和热闹。而“下辇更衣入洞房,洞房侍女尽焚香”“玉酒湛湛盈华觞,丝竹次第鸣中堂”“巴姬起舞向君王,回身垂手结明珰”等句,则细致地刻画了君王进入内室后的享乐情景,从饮食、音乐到舞蹈,全方位展现了帝王生活的奢靡。
结尾“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夜饮酒”看似是祝福之语,实则暗含讽刺,将君王沉迷于游猎和饮酒作乐的状态刻画出来,揭示了其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本质。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场面描写细致入微,在客观的描绘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态度,达到了咏史讽今的艺术效果。
张籍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也有不少咏史怀古之作。《楚宫行》属于咏史类诗歌,通过描绘楚国宫殿的奢华生活和君王的游乐场景,可能暗含对历史上统治者贪图享乐、荒废政务的讽刺。中唐时期社会矛盾较为尖锐,诗人往往借古讽今,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来警示当朝统治者,这首诗或许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以楚国的历史为切入点,表达对时政的某种担忧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