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曲

张籍 〔唐朝〕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 白蘋茫茫鹧鸪飞。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湘江秋水深阔没有江潮涌起,湘水之中月亮西沉行人出发。送友人出发,送友人回归,白色苹花茫茫一片鹧鸪在飞。

这首诗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送人发,送人归”,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同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湘水”“秋月”“白蘋”“鹧鸪”等,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 无潮:没有潮水,湘江下游为潮水所不及,所以说无潮。
  • 行人:指将要远行的人。
  • 发:出发。
  •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花白色。
  • 鹧鸪:鸟名,叫声凄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湘江边的送别场景。诗的前两句写景,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重复“送人发,送人归”,直接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和牵挂之情。最后一句“白蘋茫茫鹧鸪飞”,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张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湘江畔的景色和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描绘出一幅开阔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为送别增添了一份伤感的氛围。“送人发,送人归”,反复咏叹,强调了送别时的不舍和牵挂。“白蘋茫茫鹧鸪飞”,以景结情,茫茫的白蘋和凄切的鹧鸪声,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惆怅。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湘江,是湖南的最大河流,自南向北纵贯全省,是湖南省的母亲河。张籍一生,交游甚广,行踪亦多,他在湘江边上送别友人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