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行

张籍 〔唐朝〕

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

高未出墙颠,蒿苋相凌摩。

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试花。

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

青蝉不来鸣,安得迅羽过。

常恶牵丝虫,蒙幂成网罗。

顾托戏儿童,勿折吾柔柯。

明年结其实,磊磊充汝家。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桃树生长时枝叶繁茂,向四周伸展。它还没长到墙顶高的时候,常被蒿草和苋菜欺凌。种了三年多,今年才初次开花。秋天时已经结果,树荫十分宜人。没有青蝉来鸣叫,也不见飞鸟掠过。我一直讨厌那些吐丝的虫子,它们密密麻麻结成了网。我嘱托嬉戏的儿童,不要折断我这桃树柔软的枝条。明年它会结满果实,重重叠叠地装满你们的家。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通俗自然。他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其作品在中唐时期具有重要地位。《新桃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桃树的生长来表达情感和哲理。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描写,如“桃生叶婆娑,枝叶四向多”形象地描绘出桃树枝叶繁茂的样子。

  • 婆娑:形容枝叶纷披的样子。
  • 蒿苋:蒿草和苋菜,泛指野草。
  • 凌摩:欺凌、侵扰。
  • 迅羽:指飞鸟。
  • 蒙幂:覆盖、弥漫的样子。
  • 柔柯:柔软的枝条。
  • 磊磊:形容果实众多的样子。

这首诗可以从桃树的象征意义来理解。桃树象征着有潜力但成长过程可能会遭遇困难的事物或人。它起初被蒿草和苋菜欺凌,就如同人在成长初期可能会受到外界的阻碍和轻视。然而,经过努力和时间的积累,桃树最终开花结果,展现出自己的价值。诗人对牵丝虫的态度,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破坏美好事物的因素。嘱托儿童不要折枝,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护。整首诗通过对桃树生长的细致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成长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桃树的生长历程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桃树从最初被野草欺凌,到逐渐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诗的前半部分写桃树生长初期的艰难,暗示了事物成长的不易。“秋来已成实,其阴良已嘉”则展现出桃树成长后的成果和美好。诗人对牵丝虫的厌恶,体现出他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不满。最后嘱托儿童不要折枝,还展望了明年果实累累的景象,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桃树的描写,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于《新桃行》的具体创作背景并无确切详细记载。张籍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活跃。他可能是在自己种植桃树,目睹桃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后有感而发,借桃树来表达一些人生感悟或情感。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