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越客

张籍 〔唐朝〕

见说孤帆去,东南到会稽。

春云剡溪口,残月镜湖西。

水鹤沙边立,山鼯竹里啼。

谢家曾住处,烟洞入应迷。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听说你将乘孤帆远去,一路向东南驶向会稽。春日的云朵缭绕在剡溪入河口,一弯残月映照在镜湖的西边。水边的白鹤在沙滩上伫立,山中的鼯鼠在竹林里啼叫。这里曾是谢家居住过的地方,烟雾弥漫的山洞进去恐怕会让人迷失方向。

1. 张籍是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2. 会稽是古代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东晋时期许多名门望族居住在此,如谢氏家族。

3. 剡溪和镜湖是浙江绍兴的著名景点,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经常出现。

  • 见说:听说。
  • 孤帆:单独的帆船,代指远行的船只。
  • 会稽:古郡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
  •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为曹娥江上游。
  •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
  • 水鹤:鹤的一种,多生活在水边。
  • 山鼯:一种哺乳动物,形似松鼠,生活在山林中。
  • 谢家:东晋谢氏家族,多居住在会稽一带,人才辈出。

这首诗从友人的行程写起,通过对沿途及目的地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优美而神秘的江南山水画卷。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孤帆、春云、残月、水鹤、山鼯等,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从写作手法上看,诗人没有直接抒发送别之情,而是借景抒情,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诗中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如“谢家”,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前往会稽途中及目的地的景色,富有画面感。开篇点明友人行程,“孤帆”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描绘了剡溪口的春云与镜湖西的残月,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给人以清幽之感。颈联通过水鹤和山鼯的描写,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神秘。尾联提及谢家故地和烟洞,引发了对历史和未知的遐想,也暗示了友人旅途可能会遇到的新奇与迷茫。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送别之情,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旅途的想象。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题“送越客”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张籍一生交游广泛,可能是为友人送别而作。当时友人要前往会稽,诗人便写下此诗表达对友人行程的想象与关切。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