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赠日南僧

张籍 〔唐朝〕

独向双峰老,松门闭两崖。

翻经上蕉叶,挂衲落藤花。

甃石新开井,穿林自种茶。

时逢海南客,蛮语问谁家。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僧人独自在双峰山中老去,松门紧闭在两座山崖之间。他在蕉叶上抄写经文,袈裟挂在藤花旁。新凿了石井,石头砌成井壁,还穿过树林自己种茶。偶尔遇到从海南来的客人,客人用蛮语询问这是谁家。

张籍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平易自然。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僧人修行生活的一些情况,以及当时文人与僧人的交往文化。同时,诗中涉及到一些佛教文化元素,如翻经、挂衲等。此外,“蛮语”这一表述反映了当时对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认知。

  • 日南僧:指来自日南(今越南中部)的僧人。
  • 双峰:两座山峰,这里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 翻经:抄写经书。
  • 挂衲:挂起僧衣。衲,僧衣。
  • 甃(zhòu)石:用砖砌井壁,这里指用石头砌成井壁。
  • 蛮语: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称呼,这里指海南客人的语言。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南僧在山中的修行生活。诗人通过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如翻经、种茶等,展现了僧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诗中的环境描写,如双峰、松门、藤花等,不仅营造出了清幽的氛围,也衬托出僧人的超脱尘世。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对仗工整,用词精准,如“翻经”对“挂衲”,“上蕉叶”对“落藤花”,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修行生活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日南僧在山中的宁静生活。首联“独向双峰老,松门闭两崖”,勾勒出僧人独自在深山修行,环境清幽静谧,给人一种遗世独立之感。颔联“翻经上蕉叶,挂衲落藤花”,生动地展现了僧人日常的修行活动,在蕉叶上抄写经文,僧衣挂在藤花下,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禅意。颈联“甃石新开井,穿林自种茶”,体现了僧人自给自足的生活,凿井、种茶,亲力亲为,凸显出他的勤劳和对山居生活的适应。尾联“时逢海南客,蛮语问谁家”,则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偶尔遇到海南客人,用蛮语交流,使整首诗在宁静中又有了一些生活的灵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僧人宁静生活的欣赏和向往。

张籍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佛教兴盛,文人与僧人交往频繁。这首诗可能是张籍在山中遇到来自日南的僧人后所作,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超脱的禅意生活。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