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秋夜

张籍 〔唐朝〕

寂寂山景静,幽人归去迟。

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

冷露湿茆屋,暗泉冲竹篱。

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山中景色一片寂静,隐居的人迟迟不愿归去。在明月之下抚琴,趁着花开之时酿酒。寒冷的露水打湿了茅草屋,暗处的泉水冲击着竹篱。西峰一同采药的伙伴,今晚遗憾不能相聚。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冷露湿茆屋”是静态描写,“暗泉冲竹篱”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山中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 幽人:隐居的人。
  • 横琴:弹琴。
  • 压酒:酿酒。
  • 茆屋:茅屋。茆,同“茅”。
  • 恨无期:遗憾不能相聚。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先描绘了山中秋夜的宁静景色,接着描述了诗人的活动,最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在艺术手法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幽静的山中,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同时,也可以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开篇“寂寂山景静,幽人归去迟”,直接点明了山中的寂静,以及诗人沉醉于山间景色而迟迟不愿归去的状态。“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描绘了诗人月下抚琴、花时酿酒的惬意生活,展现出他对这种闲适生活的享受。“冷露湿茆屋,暗泉冲竹篱”通过描写冷露和暗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和幽静。最后“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在宁静中又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张籍一生仕途坎坷,他常寄情于山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这首《山中秋夜》可能创作于他隐居山中的某个秋夜。在宁静的山间,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因思念友人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