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仆射晚春见寄

张籍 〔唐朝〕

戟户洞初晨,莺声雨后频。

虚庭清气在,众药湿光新。

鱼动芳池面,苔侵老竹身。

教铺尝酒处,自问探花人。

独此长多病,幽居欲过春。

今朝听高韵,忽觉离埃尘。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清晨,饰有戟的门户豁然敞开,雨后黄莺的鸣声更加频繁。

空旷的庭院里清新的气息弥漫,各种药草带着湿润的光泽显得格外新鲜。

鱼儿在芬芳的池面上游动,青苔侵蚀着老竹的枝干。

让人铺设曾饮酒的地方,我自问那寻花赏景之人。

唯独我长期以来体弱多病,幽静地居住着,眼看着春天将要过去。

今天早晨听到您高雅的诗篇,忽然觉得脱离了尘世的纷扰。

1.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凝练。

2. 仆射,古代官名,始于秦,汉代以后沿置,地位重要,唐初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

3. 酬答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类型,指诗人之间以诗歌相互赠答,表达情谊、交流思想等。

4. 诗中运用了多种写景手法,如动静结合,“鱼动芳池面”是动态描写,“苔侵老竹身”是静态描写,使画面更生动。

5. 晚春是古诗中常见的时令题材,诗人常借晚春景色抒发惜春、感慨时光流逝等情感。

  • :以诗文相赠答。
  • 李仆射:指姓李的仆射,仆射是古代官名。
  • 戟户:指饰有戟的门户,古代显贵之家的门庭。
  • 洞初晨:清晨门户敞开。洞,敞开。
  • :频繁,次数多。
  • 虚庭:空旷的庭院。
  • 清气:清新的空气。
  • 众药:各种药草。
  • 湿光新:带着湿润的光泽,显得新鲜。
  • 芳池:开满鲜花或散发着芬芳气息的池塘。
  • 苔侵:青苔蔓延覆盖。
  • 教铺尝酒处:让人铺设曾经饮酒的地方。教,使,让。
  • 探花人:指寻花赏景的人。
  • 独此:唯独在这里,指自己。
  • 长多病:长期多病。
  • 幽居:幽静地居住。
  • 欲过春:春天将要过去。
  • 高韵:指对方高雅的诗篇。
  • 离埃尘:脱离尘世的纷扰。埃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酬李仆射晚春见寄》是张籍的一首酬答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首先,从题目来看,明确了这是回应李仆射晚春寄诗的作品,体现了友人之间的诗歌唱和。

在内容上,诗歌前六句着重写景。清晨雨后的庭院,有敞开的门户、频繁的莺声、清新的空气、带露的药草、游动的鱼儿和长满青苔的老竹,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晚春图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这些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而后四句则转向抒情,道出了自己多病幽居的处境,以及在收到友人诗篇后的感受。长期的病痛和幽静的生活可能让诗人有些消沉,但友人的“高韵”如同一股清风,吹散了他心中的阴霾,使他“忽觉离埃尘”,这既体现了友人诗篇的感染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从艺术特色来说,这首诗语言平实,却韵味十足。情景交融的写法让情感的表达更加自然真切,写景时动静结合,使得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命力。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晚春的美景,又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这首诗开篇以“戟户洞初晨,莺声雨后频”描绘了清晨雨后的景象,门户敞开,黄莺鸣声不断,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虚庭清气在,众药湿光新”进一步描写庭院中的清新气息和药草的新鲜模样,展现了雨后庭院的生机。

“鱼动芳池面,苔侵老竹身”两句,通过鱼儿游动、青苔覆竹的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描写,细腻地勾勒出庭院中的景致,充满生趣。“教铺尝酒处,自问探花人”则由景及人,想到曾经饮酒赏景的情景,流露出对过往的追忆。

后四句“独此长多病,幽居欲过春。今朝听高韵,忽觉离埃尘”转入抒情,写自己长期多病、幽居度日,眼看春天将过,心情或许有些沉闷,但在收到友人的高雅诗篇后,顿时感觉脱离了尘世的纷扰,精神为之一振。全诗情景交融,将晚春景色与个人心境、友人情谊巧妙结合,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张籍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此诗是他为酬答李仆射在晚春时节寄来的诗作而作。从诗中内容来看,当时张籍可能正处于多病幽居的状态,收到友人的赠诗后,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回应。李仆射作为官员,与张籍应有一定的交往,通过诗歌唱和来表达情谊。晚春时节的景物描写也为诗作增添了特定的时令氛围,可能是诗人在这样的时节中,结合自身处境和友人的赠诗,触发了创作灵感。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