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流杯渠

张籍 〔唐朝〕

渌酒白螺杯,随流去复回。

似知人把处,各向面前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绿色的美酒盛在白螺杯里,杯子随着水流漂去又漂回。好像知道有人要拿起它一样,各自朝着面前漂来。

1. “流杯渠”是古代一种文人雅集的设施,与“曲水流觞”类似,是古人饮酒作乐、吟诗赋词的一种方式。

2.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3. 韦处厚是唐代的政治家、诗人,他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其《盛山十二诗》引发了众多文人的唱和。

  • 渌酒:即绿酒,古代米酒酿成未滤时,面有浮糟,呈淡绿色,故名。
  • 白螺杯:用白色螺壳制成的酒杯。
  • :拿,持。

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流杯渠这一风雅场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酒杯在渠水中的动态描写得栩栩如生。“随流去复回”让我们看到了水流的灵动和酒杯的自在。而“似知人把处,各向面前来”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命力。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那种悠闲自在、富有情趣的生活状态,也能体会到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文化传统,对于研究唐代的社会文化和文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流杯渠的场景。前两句“渌酒白螺杯,随流去复回”,描绘出美酒置于白螺杯中,在渠水间随波漂动,去而复返的画面,展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后两句“似知人把处,各向面前来”,赋予酒杯以人的灵性,仿佛它们知晓有人要拿起它们,便各自朝着人们面前漂来,充满了趣味和浪漫的气息。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雅致,体现了古人风雅的生活情趣。

韦处厚在开州任刺史时,写了《盛山十二诗》,当时许多文人如张籍、王建等都有和诗。此诗就是张籍和韦处厚《盛山十二诗》中的《流杯渠》之作。流杯渠是一种古代的风雅设施,人们将酒杯放在渠中,任其随水流漂动,漂到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