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徐道士

张籍 〔唐朝〕

寻师远到晖天观,竹院森森闭药房。

闻入静来经七日,仙童檐下独焚香。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我为了寻访徐道士,一路远到晖天观。只见道观里的竹院一片幽深寂静,药房的门紧紧关闭着。听说徐道士进入静修状态已经七天了,只有仙童在屋檐下独自焚香。

1. 张籍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也有一些描写自然和生活的作品。

2. 唐朝道教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道观遍布各地,道教文化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3. 道士静修是道教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静修来达到身心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 晖天观:道士修行居住的道观名称。
  • 森森:形容竹院幽深寂静的样子。
  • 药房:道士炼制丹药或存放药物的房间。
  • :指道士的静修、闭关等修行方式。
  • 仙童:在道观中侍奉道士的童子,常被赋予神话色彩。

这首诗以寻访道士为主题,展现了道观的独特风貌和道士的修行生活。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竹院、药房、仙童等元素的组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通过描写仙童焚香这一细节,暗示了道士静修的神圣和庄严。对于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从诗人的寻访目的、道观的环境氛围以及道士的修行状态等方面入手,感受其中蕴含的道教文化和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竹院森森闭药房”描绘出道观环境的幽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闻入静来经七日”,说明道士静修时间之长,凸显出其修行的专注和虔诚。而“仙童檐下独焚香”这一画面,增添了道观的神秘和空灵,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道士静修的庄重。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道士,但通过环境和仙童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了道士修行的氛围和境界。

唐朝时期,道教盛行,许多文人与道士交往密切。张籍寻访徐道士,可能是出于对道教文化的兴趣,或是与徐道士有一定的交情。他来到晖天观寻访,却恰逢道士静修,于是写下此诗记录这次寻访经历。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