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雄寺东楼

张籍 〔唐朝〕

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时歌舞楼。

四十年来车马绝,古槐深巷暮蝉愁。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当年汾阳王的旧宅如今已变成了寺庙,可那当时供歌舞表演的楼阁依旧留存。四十年来,这里再无车马往来的热闹景象,古老的槐树伫立在幽深的小巷中,黄昏时分,寒蝉的叫声仿佛带着哀愁。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平易自然。

2. 汾阳王郭子仪是唐朝的重要人物,在安史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事迹在历史上有重要记载。

3. 古诗中常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表达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4. 意象是古诗中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如“古槐”“暮蝉”等,在这首诗中都起到了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作用。

  • 汾阳:指汾阳王郭子仪,他是唐朝著名将领,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汾阳郡王。
  • 旧宅:过去的住宅。
  • 当时:指汾阳王在世时的那个时期。
  • 车马绝:车马不再往来,意味着这里失去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 暮蝉:黄昏时的蝉鸣,通常给人一种凄凉、哀愁的感觉。

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用词简洁却意味深长。诗人通过对旧宅、楼阁、古槐、深巷、暮蝉等景物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先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冷清形成的鲜明对比。

同时,要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他可能不仅仅是在感慨汾阳王宅第的变迁,更是对整个社会由盛转衰的一种喟叹。这种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是古诗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联系唐朝的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这首诗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沧桑感。首句“汾阳旧宅今为寺”,直接点明曾经显赫一时的汾阳王宅第如今已变成了佛门清净之地,一个“今”字,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犹有当时歌舞楼”则进一步对比,楼阁虽在,但当年的歌舞升平已不复存在,更添凄凉。

“四十年来车马绝”,“四十年来”突出时间跨度之长,“车马绝”描绘出这里由热闹走向冷落的过程,让人不禁想象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最后一句“古槐深巷暮蝉愁”,通过描写古槐、深巷和暮蝉等意象,将诗人的哀愁融入其中,暮蝉的叫声仿佛是在为这世事的变迁而哀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昔日的繁华逐渐消逝。张籍可能在游览时看到汾阳王旧宅如今已变为寺庙,往昔的热闹不再,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借景抒发对世事变迁、繁华不再的感慨。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