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妇哭征夫

张籍 〔唐朝〕

双鬟初合便分离,万里征夫不得随。

今日军回身独殁,去时鞍马别人骑。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女子刚刚成年就与丈夫分离,丈夫去万里之外征战,她无法跟随。如今军队归来,唯独她的丈夫却已战死,当初离家时骑的鞍马如今已被别人骑着。

张籍是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双鬟初合”与“万里征夫”的对比,“军回”与“身独殁”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双鬟初合:古代女子双鬟相合,表示成年。
  • 征夫:出征的士兵。
  • 军回:军队归来。
  • :死亡。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的画面。从文学角度看,它以小见大,通过一位邻妇的遭遇,反映了整个社会因战争而遭受的创伤。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体会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诗中感受到古代诗歌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诗人用短短几句诗,就将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首诗以简洁而沉痛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因战争失去丈夫的悲惨遭遇。诗的前两句“双鬟初合便分离,万里征夫不得随”,交代了女子与丈夫分离的时间和原因,突出了他们婚姻的短暂和分离的无奈。后两句“今日军回身独殁,去时鞍马别人骑”,通过今昔对比,更加强烈地表现了女子的悲痛和命运的悲惨。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女子的哭声,但通过这些场景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唐朝时期战争频繁,大量男子被征入伍,很多家庭因此破碎。张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这首诗可能是他看到邻居妇人因丈夫战死而悲痛哭泣的情景后有感而发,反映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