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庆馀

张籍 〔唐朝〕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越地美女打扮得漂漂亮亮来到镜湖中心,她明知自己光彩照人却还是有些犹豫迟疑。

就算是珍贵的齐地丝绸也不算人间最贵重的东西,她唱的一曲采菱歌价值可敌万金。

1.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诗是古代文人之间以诗歌相互赠答、唱和的一种诗歌形式。

2.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朱庆馀比作越女,将其才华比作菱歌,使诗歌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3. 齐纨是古代著名的丝织品,产自齐地(今山东一带),在当时是珍贵的物品,常被用作馈赠或观赏之物。

4. 镜湖是浙江绍兴的著名湖泊,古代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意象,因其风景优美而闻名。

  • :以诗文相赠答。
  • 越女:越地的女子,越地在今浙江一带,古代以出美女著称。
  • 新妆:刚刚打扮好。
  • 镜心:镜湖的中心,镜湖在今浙江绍兴。
  • 明艳:明亮艳丽,形容女子容貌光彩照人。
  • 沉吟:迟疑,犹豫,这里有自我欣赏又略带羞涩之意。
  • 齐纨:齐地出产的白色细绢,是古代名贵的丝织品。
  • 菱歌:采菱人唱的歌。
  • 敌万金:价值相当于万金,形容极为珍贵。

《酬朱庆馀》是张籍与朱庆馀之间诗歌唱和的佳作。我们先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越女打扮一新来到镜湖中央,她知道自己长得美丽,却又带着几分犹豫。齐地的名贵丝绸算不上世间最珍贵的,而越女唱的一曲菱歌却价值万金。

结合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是对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的回应。朱庆馀以新娘自比询问考试情况,张籍便以越女作喻,肯定其才华。诗中的"明艳"对应朱庆馀的才华出众,"沉吟"暗合他应试前的不安。而用"齐纨"与"菱歌"对比,强调了真正的才华比外在的虚名更可贵,以此鼓励朱庆馀。

从艺术手法上,全诗比喻贴切,情景交融,语言含蓄而意味深长,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与鼓励,又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雅致的交往方式,是唐诗中酬答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巧妙运用比喻手法,构思精巧。首联描绘越女新妆后在镜湖中心的情景,"自知明艳更沉吟"既写出了越女的美丽,又表现出她的娇羞与自信,实则暗喻朱庆馀的才华与他应试前的忐忑心态。

颔联将"齐纨"与"菱歌"对比,指出珍贵的丝织品并非最可贵,而越女动人的菱歌却价值万金。这里以"齐纨"比喻外在的虚名或普通的才华,以"菱歌"比喻朱庆馀内在的真才实学,表达了对朱庆馀才华的高度赞赏,回应巧妙而得体,既鼓励了对方,又显得含蓄委婉,富有情趣。

这首诗是张籍酬答朱庆馀的作品。朱庆馀曾写过一首《近试上张水部》,将自己比作即将出嫁的新娘,询问张籍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认可。张籍收到后,便写下这首诗回应。诗中以越女自比,夸赞朱庆馀的才华如同越女的明艳和动人的菱歌,价值远超贵重的齐纨,暗示其才华出众,不必担心考试结果。

作者信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古诗数量:503名句数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