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追王内丘

卢仝 〔唐朝〕

自识夫子面,便获夫子心。

夫子一启颜,义重千黄金。

平原孟尝骨已土,始有夫子堪知音。

忽然夫子不语, 带席帽,骑驴去。

余对醁醽不能斟,君且来, 余之瞻望心悠哉。

零雨其濛愁不散,闲花寂寂斑阶苔。

不如对此景,含笑倾金罍。

莫问四肢畅,暂取眉头开。

弦琴待夫子,夫子来不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自从结识了夫子您,我便得到了您的真心。您一旦展露笑颜,这情义比千两黄金还要贵重。战国时期平原君、孟尝君那样礼贤下士的人如今尸骨都已化为尘土,直到遇见您,才算是遇到了真正的知音。忽然间您沉默不语,戴着席帽,骑着毛驴离去。我对着美酒却无法斟饮,您快回来吧,我对您的思念之情悠长啊。细雨濛濛,我的愁绪也无法消散,闲花寂寞地散落在台阶的青苔上。不如就着这景致,含笑举起酒杯。不要问四肢是否舒畅,暂且让眉头舒展开来。我调好琴弦等待着您,不知您到底来不来。

1. 卢仝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号玉川子,其诗风格独特,以怪奇著称。2. “平原孟尝”代表了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尚,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比喻贤德之人。3.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其中的诗句常常被后世诗人引用或化用,如“零雨其濛”。

  •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王内丘。
  • 启颜:开颜,露出笑容。
  • 平原孟尝:平原君赵胜和孟尝君田文,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贤公子,以礼贤下士著称。
  • 醁醽(lù líng):美酒名。
  • 零雨其濛:出自《诗经·邶风·谷风》,形容细雨濛濛的样子。
  • 金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这首诗围绕着卢仝与王内丘的交往展开,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从相识时的一见如故,到王内丘离去后的愁绪满怀,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诗中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和感激,也有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期待。同时,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中,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他们在表达情感时的含蓄和深沉。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开篇“自识夫子面,便获夫子心”,直接表明结识王内丘后便得到了他的真心,强调了两人相识相知的迅速和投缘。“夫子一启颜,义重千黄金”则进一步突出了王内丘的情谊之重。接着将王内丘与古代的贤公子平原君、孟尝君相比,足见对他的推崇。“忽然夫子不语,带席帽,骑驴去”,生动地描绘了王内丘突然离去的情景,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也为下文作者的愁绪埋下伏笔。“余对醁醽不能斟”,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作者因友人离去而无心饮酒的状态。“零雨其濛愁不散,闲花寂寂斑阶苔”,借景抒情,细雨濛濛、闲花寂寞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愁闷和孤独。最后“弦琴待夫子,夫子来不来”,以期待友人归来的心情作结,余味悠长。

卢仝一生不愿仕进,隐居少室山,过着清苦的生活。他性格狷介,交友谨慎,一旦认定朋友,便会付出真心。这首诗可能是卢仝与王内丘交往过程中,王内丘突然离去,卢仝有感而发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王内丘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作者信息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古诗数量:112名句数量: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