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正月

李贺 〔唐朝〕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

薄薄淡霭弄野姿, 寒绿幽风生短丝。

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

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登上高楼迎接新春归来,柳枝已隐隐泛出暗黄之色,可宫中的更漏声却仿佛走得特别迟缓。

薄薄的淡霭在郊野间随意舒卷,展现出独特的姿态,带有寒意的绿色幽风轻轻吹动,仿佛生出了细细的柳丝。

清晨卧在锦床上,如玉的肌肤也感到丝丝寒意,那含露的花朵还未开放,就这样从早到晚地伫立着。

官街旁的柳带还未到可以随意攀折的时节,不久之后菖蒲会生长得十分茂盛,胜过这柳带的绾结。

1.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他的诗作想象丰富,风格独特,常常运用神话传说、奇幻意象来表达情感,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2. 宫漏:古代宫中计时的器具,一般通过滴水的方式来计算时间,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营造氛围或暗示时间的流逝。

3.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在古代文化中有驱邪、祈福等寓意,常出现在端午节等节日的习俗中。

4. 河南府试: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考生通过府试后才有资格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 暗黄著柳:指柳树开始泛出淡黄色,这是春天到来、柳树发芽的迹象。
  • 宫漏迟:宫漏是古代宫中计时的器具,这里说宫漏迟,可能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示时间过得缓慢,也增添了一种静谧、等待的氛围。
  • 薄薄淡霭:薄薄的雾气。淡霭描绘出雾气轻柔、淡薄的样子。
  • 寒绿幽风:带有寒意的微风,“寒绿”形象地写出了早春之风虽还带着寒意,但已隐隐有了生机和绿意。
  • 短丝:指柳树刚长出的嫩枝条。
  • 锦床:华丽的床榻。
  • 露脸:指带着露珠的花朵。
  • 朝暝:从早晨到傍晚,指一整天。
  • 官街:城市中官府管辖的街道。
  • 柳带:柳枝细长如带,这里指柳树枝条。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在古代有驱邪等寓意,一般在夏季生长旺盛。
  • 绾结:盘绕、打结,这里指柳带可以盘绕成结的样子。

这首诗整体围绕正月的早春景色展开,李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奇幻的想象,将正月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语言上,他用词精准且富有表现力,如“暗黄著柳”“寒绿幽风”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从结构上看,诗的前两句先写迎接新春,点明时间和氛围;中间四句分别从室外的郊野景色和室内的场景进行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清冷又充满期待的意境;最后两句则从眼前的柳带联想到未来的菖蒲,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这首诗需要结合李贺的创作风格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李贺生活在唐代,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我们也能隐隐感受到他在新春到来之际,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有些孤独和迷茫的心境。同时,诗中所描绘的早春景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变化,提醒我们珍惜时光,期待新的开始。

李贺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正月的早春景象。诗的开篇“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通过“上楼迎春”这一动作,营造出一种期待新春的氛围,而“暗黄著柳”则细腻地捕捉到了柳树在早春时节开始泛出淡黄的微妙变化,“宫漏迟”又增添了一种静谧、悠长的感觉,仿佛时间也在等待春天的完全到来。

“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描绘了郊野间的景色,“薄薄淡霭”“寒绿幽风”等词语,充满了奇幻和灵动的色彩,将早春的那种若有若无的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弄野姿”赋予了淡霭一种活泼的姿态,“生短丝”则形象地写出了柳丝在微风中生长的动态。

“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从室外的景色转到室内的场景,“锦床”与“玉肌冷”形成了一种反差,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清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将未开放的花朵拟人化,它从早到晚地伫立着,仿佛也在等待着春天的进一步绽放,也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等待时机的心境。

最后“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官街柳带不堪折”说明此时柳带还未到可以随意攀折的时节,而“早晚菖蒲胜绾结”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菖蒲在夏季生长旺盛,这里可能寓意着未来会有更美好的时光和机遇。

整首诗充满了李贺独特的奇幻色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正月景色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希望,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期待。

李贺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是一组共十二首的诗,分别对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组诗可能是李贺参加河南府试时的作品。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文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参加考试时,考生可能会根据题目要求创作相关的诗文。李贺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奇幻的笔触,描绘了每个月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氛围。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机,李贺通过对正月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早春的特点和自己的心境。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