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讽五首

李贺 〔唐朝〕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

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

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晓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语。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古诗译文 古诗注解

第一首:合浦那个地方没有明珠,龙洲也不见柑橘树。由此可知造化的力量,不会满足那些地方长官的需求。

第二首:越地的妇女还未开始织布,吴地的蚕才刚刚蠕动。县官骑着马前来,满脸凶相,紫色的胡须像虬龙一样。他怀里揣着一块木板,木板上写着几行字。若不是长官发怒,哪会来到你们家。越地妇女拜见县官,说桑芽现在还小。要等到春天晚些时候,纺车才能转动起来。越地妇女说了些好话,小姑子准备了黄粱饭。县官吃饱离开,小吏又登上了堂屋。

第三首:世间少有杰出的少年,时光的车轮为何如此缓慢。我等着佩戴两条绶带(指做官),却只等来满头白发。京都城门边贾谊的墓,早已没有了青蝇。寒食节那天风起云扬,那令人愤懑的景象充满肃杀之气。汉朝十二位皇帝,只有汉文帝称得上睿智圣明。可一夜之间听信了竖子的话,文明便永远沉沦了。

第四首:南山是多么的悲戚,鬼雨洒落在空寂的荒草上。长安的秋夜已到半夜,在秋风前有几人能不衰老。在昏暗的黄昏小径上,在弯弯的青栎道上。月到中天树影消失,整座山一片洁白的光亮。漆制的火炬迎接新亡的人,幽暗的墓穴里萤火虫乱舞。星星隐去四方天空高远,万物都知道天要亮了。自己生下来就得自己养活自己,挑起担子出门去谋生。严君平很久没有回来,孙康在国内的道路上奔波。清晨的思绪多么嘈杂,街市上有千人在说话。

第五首:石根下秋水清澈明亮,石畔的秋草显得消瘦。野竹的香气侵入衣衫,竹叶低垂层层叠叠。山中月亮升起,月光挂在秀丽的天空。桂树上的露珠对着月中嫦娥,星星在云朵间闪烁。凄凉的栀子花落了,山缝间好似在哭泣着清冷的滴漏声。下面住着张仲蔚,他埋头读书,书案都快朽坏了。

  • 合浦无明珠:合浦,汉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据《后汉书·孟尝传》记载,合浦不产谷物,而海里有珠宝,与交趾接界,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这里说“无明珠”,是说地方上物产匮乏,也暗指地方官的搜刮。
  • 龙洲无木奴:龙洲,地名。木奴,指柑橘树。据《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记载,李衡为丹阳太守,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这里说“无木奴”,也是说地方上物产匮乏。
  • 使君:汉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县官。
  • 蠕蠕:形容蚕缓缓蠕动的样子。
  • 县官:指朝廷、官府,这里指县官。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