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

李贺 〔唐朝〕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大雪纷纷,桂花显得稀稀落落,啼叫的乌鸦中弹折翅而回。我骑着驴子,身影倒映在关水之上,一路西去,帽带在秦风里低垂。此去参加科举,就像是奔赴万里之外的征程,没有官职和地位,实在让人感到悲哀。心爱的人怎能忍心问我,只能看到镜中我双泪纵横的样子。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后人称为“诗鬼”。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常常运用奇特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了解唐代的科举制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心境。

  • 桂花稀:桂花在雪中显得稀少,暗示环境的凄凉。
  • 啼乌被弹归:啼叫的乌鸦被弹击中后飞回来,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坎坷遭遇。
  • 关水:指函谷关的水。
  • 秦风:指秦地的风,秦地即现在的陕西一带。
  • 入乡: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
  • 无印:没有官印,意味着没有官职。
  • 卿卿:夫妻间的爱称。

这首诗是李贺在仕途受挫后所作,反映了他当时的痛苦和无奈。诗中通过描写凄凉的雪景、受伤的乌鸦、孤独的旅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压抑、悲伤的氛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些意象之中,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心境。在结构上,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景与情相互交融,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此外,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雪下桂花稀”“秦风帽带垂”等诗句,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生动的画面。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在困境中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

诗的开篇“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景象,大雪纷飞,桂花凋零,乌鸦受伤而归,营造出一种压抑、悲伤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不幸遭遇。“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通过描写诗人骑着驴子,身影倒映在关水之上,帽带在风中低垂的形象,展现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直接抒发了诗人参加科举却没有官职和地位的悲哀,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懑。最后“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以妻子的不忍询问和自己镜中流泪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哀之情,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凄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贺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尽管韩愈曾为之作《讳辩》,对这种腐朽传统观念进行过尖锐的批驳,但李贺最终没能参加进士考试。此诗可能是他在遭受这一打击后离开京城时所作,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