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长安的风雨之夜,我这个漂泊的书生梦到了家乡昌谷。
梦中,厅堂里一片和悦欢笑,小弟正在山涧边栽种菉草。
家人怀着深厚浓重的情意,盼望着我能吃饱饭,不再受饥寒。
我这颗为生活操劳的寸心啊,只有灯花的微光映照着如同鱼目般黯淡的希望。
1.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其诗风格奇诡浓丽,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2. 避父讳:古代有避讳制度,李贺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父讳,他不能参加进士考试,这对他的仕途影响极大。
3. 昌谷:是李贺的家乡,他的很多诗作都与昌谷有关,昌谷的山水风光等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
4.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本诗通过梦境中家乡的美好与现实中诗人的困顿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情感。
《题归梦》是李贺一首饱含思乡之情的诗作。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在长安的风雨之夜,梦到了家乡昌谷,梦中有家人的欢笑、小弟的活动以及家人对自己的关怀,这些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所渴望的。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人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融入到梦境的描绘中,梦中的温馨场景越是美好,就越能反衬出他在现实中的孤独与凄凉。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劳劳一寸心”写出了他为生活奔波的辛劳和内心的疲惫,“灯花照鱼目”则流露出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希望的渺茫。
在艺术特色上,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通过白描的手法描绘梦境,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人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感慨更加深刻动人。理解这首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李贺诗歌中那种独特的悲情色彩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以“归梦”为题,紧扣梦境展开。首联“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漂泊的诗人梦到了家乡,奠定了思乡的基调。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梦中的美好景象:家人和悦欢笑,小弟在涧边栽种菉草,家人盼着自己能饱食,这些场景充满了温馨和睦,与诗人在现实中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从梦境回到现实,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希望的渺茫。灯花本是喜讯的预兆,但在此处却只能照见如鱼目般黯淡的希望,将诗人的失意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感慨。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一生困顿不得志。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仕途无望,只能在长安等地漂泊,过着贫困的生活。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长安漂泊期间,思念家乡和亲人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身处境的凄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