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晚凉

李贺 〔唐朝〕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 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白色的狐狸对着月亮嗥叫,山风阵阵;秋寒扫净云朵,只留下一片碧空。青色湿润的烟雾洁白如旗幢,银河拂晓转动流向天空的东方。溪边沙洲上栖息的白鹭梦到了远飞的大雁,轻微的涟漪默默流动。层层山峦曲折回环如巨龙盘绕,苦竹对着客人像在吹奏歌筒。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奇幻、瑰丽、冷艳著称,被后人称为“诗鬼”。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鬼怪灵异等元素,创造出奇幻谲诡的意境。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用词和丰富的想象力,如“玉烟青湿白如幢”这样奇特的描写。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将烟雾比作旗幢)、拟人(苦篁对客吟歌筒)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嗥叫。
  • 玉烟:指青色湿润的烟雾。
  • :旗幢,一种仪仗。
  • 银湾:银河。
  • :水边平地,小洲。
  • 征鸿:远飞的大雁。
  • :水面的波纹。
  • 游溶:缓慢流动的样子。
  • 层岫:层层山峦。
  • 回岑:曲折的山峰。
  • 苦篁:苦竹。
  • 歌筒:一种管乐器。

这首诗从多个角度描绘了溪边秋夜的景象。从视觉上,有白狐、碧空、玉烟、银湾、眠鹭、层岫等;从听觉上,有白狐的嗥叫、苦竹的“吟歌”。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孤寂的世界。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白鹭梦征鸿或许暗示了诗人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无法实现的苦闷。整首诗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感受李贺诗歌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开篇“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通过白狐的嗥叫和秋寒扫云的描写,给人一种阴森、凄清的感觉。“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将烟雾比作旗幢,银河的转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白鹭梦到远飞的大雁,暗示了一种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以山峦如龙、苦竹吟歌,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整首诗用词奇特,意境深远,体现了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他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溪晚凉》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傍晚,于溪边漫步时有感而发创作的。诗中描绘的清冷、孤寂的景象,或许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感慨。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