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曲

李贺 〔唐朝〕

草生龙坡下,鸦噪城堞头。

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

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

归来无人识,暗上沈香楼。

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

莫负平生意,何名何莫愁。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龙坡之下荒草肆意生长,城墙上的堞口处乌鸦聒噪。不知是谁在这城中的城角种下了石榴树。富贵人家用青丝绳系住五马所拉的车,用黄金装饰驾车的双牛。有人乘坐着雕刻成白鱼形状的莲花船,在夜晚出游长达十里。游玩归来却无人认识他,他悄悄地走上沉香楼。锦罗的床榻旁倚着瑶瑟,一弯残月倾挂在帘钩之上。今日木槿花已然凋落,明日桐树便会迎来秋意。不要辜负平生的心意,何必去问什么是莫愁呢。

1.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他的诗歌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想象丰富,用词瑰丽。

2. 五马:在古代文化中,五马常与达官贵人相关联,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 槿花和桐树:在诗词中,槿花常象征短暂的美好,桐树则与秋意、凄凉等情感相关联,是常见的意象。

  • 龙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城堞:城墙上的矮墙,也称女墙。
  • 青丝系五马:青丝指青色的丝绳;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用五匹马驾车,后用五马代指太守或达官贵人。
  • 黄金络双牛:用黄金装饰牛的缰绳,体现富贵奢华。
  • 沈香楼:用沉香木建造的楼,是富贵人家的住所。
  • 槿花:即木槿花,花期短暂。

这首《莫愁曲》是李贺诗歌中的佳作。从结构上看,前半部分描绘了城市中的景象和富贵人家的生活,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在表现手法上,李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荒草、乌鸦的凄凉景象与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他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如槿花和桐树的变化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情感表达上,这首诗既有对富贵生活的批判,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诗歌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人生,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整首诗以景开篇,“草生龙坡下,鸦噪城堞头”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通过对车马、游船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富贵与放纵。然而,“归来无人识,暗上沈香楼”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暗示这种奢华生活的空虚。诗的后半部分,“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以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光的匆匆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莫负平生意,何名何莫愁”则是诗人的感慨,劝诫人们不要辜负自己的平生之志,不要徒有“莫愁”之名。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深沉,体现了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社会表面上还维持着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问题逐渐凸显。这首诗可能是李贺在游历城市时,目睹了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与自然的荣枯变化后有感而发。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城市中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借此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