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姬饮酒歌

李贺 〔唐朝〕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

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沈厄。

无处张繐帷,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皇帝的衣服沾满霜露,京城的大道长满荆棘。黄金埋没在秋尘之中,无人用它做衣带的装饰。玉堂里的歌声停止了,芬芳的树林被烟雾和树木阻隔。云阳台上歌声依旧,可人死了再哭又有什么益处。铁剑常常寒光闪闪,极其凶恶的威势屡屡相逼。强悍的恶鸟吞噬母鸟的心,恶鬼奔跑着索要人的魂魄。两人相对默默哭泣,泪水像波涛一样汹涌。哪里用得着喝清酒,真想成为黄泉下的客人。不说像玉山一样醉倒,而且连喝酒时应有的气色都没有。勉强向天帝诉说,天上很少有深沉的苦难。没有地方张挂灵帐,又怎么能看到坟前的松柏。我白天形单影只,你夜晚孤寂冷清。自己觉得眉毛修长,可颈上的香粉又有谁怜惜。心中怀着在昭阳殿侍奉君王的心意,不肯去看南边的道路。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奇幻、诡异的风格著称,被后人称为“诗鬼”。他的诗歌常常运用神话传说、夸张、比喻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些艺术特色的体现。此外,诗中还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如“玉堂”“云阳台”“昭阳”等,这些都是古代宫殿或传说中的地方,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御服:皇帝的衣服。
  • 天衢:京城的大道。
  • 蓁棘:荆棘,比喻艰难险阻。
  • 金隐:黄金被埋没。
  • 带饰:衣带的装饰。
  • 玉堂:宫殿的美称。
  • 云阳台:传说中楚王与神女幽会的地方,这里指歌舞之地。
  • 铁剑:象征凶恶的权势。
  • 强枭:强悍的恶鸟,比喻凶狠的人。
  • 奔厉:奔跑的恶鬼。
  • 黄泉客:指死人。
  • 玉山颓:形容人喝醉后倾倒的样子。
  • 天帝:神话中的天神。
  • 繐帷:灵帐。
  • 松柏:常种在坟墓旁,象征死亡。
  • 蛾眉: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代指女子。
  • 颈粉:脖子上的香粉。
  • 昭阳: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受宠的妃嫔居住的地方。
  • 南陌:南边的道路,象征自由。

这首《汉唐姬饮酒歌》以宫廷女子的视角展开,诗人用细腻而又奇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中女子的悲惨生活。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等诗句,营造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暗示了宫廷的没落和社会的动荡。接着,诗人描写了宫廷女子所面临的威胁,如“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表现了她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则将她们的痛苦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和象征手法,如“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死亡和命运的思考。最后,宫廷女子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虽然心怀希望,但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整首诗通过对宫廷女子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首诗充满了奇幻、诡异的色彩,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衰败、凄凉的景象,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宫廷女子的遭遇,如“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表现了她们所面临的威胁和恐惧。“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则生动地刻画了她们的悲惨处境。诗中还运用了神话传说,如“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氛围。最后,诗人以宫廷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这首诗可能是他借汉唐时期宫廷女子的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他以宫廷女子的视角,描绘了她们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