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别重泉閟,生离万里赊。
瘴侵新病骨,梦到故人家。
遥泪陈根草,闲收落地花。
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河任天然曲,江随峡势斜。
与君皆直戆,须分老泥沙。
死别重泉閟,生离万里赊。
瘴侵新病骨,梦到故人家。
遥泪陈根草,闲收落地花。
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河任天然曲,江随峡势斜。
与君皆直戆,须分老泥沙。
与逝者永别,他们长眠于幽暗的九泉之下;与生者分离,相隔万里路途遥远。
瘴气侵袭着我刚刚病愈的身体,梦中却常常回到故乡友人的家中。
远方的泪水洒落在多年的老草根上,闲暇时拾起地上凋零的花瓣。
登上庾公楼怅然远望,在巴子国这样的地方消磨生涯。
黄河听凭自然的走势而曲折,长江顺着峡谷的地势而倾斜。
我和你都性格耿直憨厚,恐怕终究要在泥沙中老去。
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其诗风格平易浅切,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酬答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指诗人之间以诗歌相互赠答,表达思念、问候、感慨等情感,元稹与白居易的唱和诗是此类题材的典范。
“巴子国”是古代巴蜀地区的别称,唐代时这一地区相对偏远,常作为贬谪之地,许多文人在此留下了抒发羁旅情怀的诗作。
庾公楼是东晋庾亮所建,后成为文人登高望远、抒发情怀的标志性建筑,在唐诗中常被提及,赋予了思念、怅惘等情感内涵。
这首《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是元稹在特定人生境遇下的真情流露。我们先从题目入手,“酬乐天见忆”说明这是回应白居易的思念,“兼伤仲远”则点出同时哀悼友人仲远,这就奠定了全诗悲伤的基调。
诗的开头两句,直接写出了人生两大痛事:死别和生离。死别是与仲远这样的逝者阴阳相隔,生离是与白居易这样的友人万里相隔,一开篇就把悲伤的情绪推了出来。接着,诗人写自己在南方受到瘴气侵袭,身体患病,可即便如此,梦里还是会回到故人家中,这体现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深眷恋。
再看“遥泪陈根草,闲收落地花”,这两句很有画面感,远方的泪水、古老的草根、凋零的花瓣,这些意象都烘托出一种凄凉、无奈的心境,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面写在庾公楼远望,在巴子国生活,点出了自己的漂泊处境。
最后两句“与君皆直戆,须分老泥沙”,是诗人对自己和白居易性格与命运的感慨,他们都因为耿直,可能要在坎坷中老去,但这其中也有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慰藉的情谊。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朴实的语言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挚,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复杂心境。
全诗情感沉郁,将对逝者的哀悼、与生者的思念、自身的病痛与漂泊境遇融为一体,意境苍凉。
首联“死别重泉閟,生离万里赊”开门见山,点出“死别”与“生离”两大悲事,“重泉閟”的幽暗与“万里赊”的遥远,强化了悲伤的氛围。颔联“瘴侵新病骨,梦到故人家”由景入情,既写自身病痛之苦,又写对故人的深切思念,虚实结合,感人至深。
颈联“遥泪陈根草,闲收落地花”以细节传情,“遥泪”写思念之切,泪水仿佛能洒向远方;“闲收落花”则暗含时光流逝、人生飘零之感。尾联“与君皆直戆,须分老泥沙”以自嘲的口吻,感叹两人因耿直的性格而可能终老于坎坷境遇,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也暗含与白居易共勉之意。
全诗语言质朴,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将个人的悲苦与人生的感慨自然结合,体现了元稹诗歌“语淡情深”的特点。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两人交情深厚,常以诗唱和。此诗是元稹回赠白居易的作品,同时表达了对友人仲远的哀悼。
从诗中“巴子国生涯”等句可知,当时元稹可能身处巴蜀地区(唐代巴蜀一带多为贬谪之地)。他在贬谪期间,身体多病,又经历了与友人的生离死别(既有仲远的逝去,也有与白居易等友人的万里相隔),内心充满悲戚与感慨,遂作此诗回应白居易的思念,同时抒发自身的境遇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