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秋兴见赠…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元稹 〔唐朝〕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1. 古诗译文 5. 知识点 2. 古诗注解 6. 讲解 4. 古诗赏析 3. 创作背景

劝你不要再写悲叹秋天的辞赋,即便白发像星星一样也任凭它下垂。

说到底人生百年都如同一场梦境,年长与年少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1. 唱和诗:指诗人之间以诗歌相互酬答唱和的作品,元稹与白居易之间的唱和诗数量众多,形成了"元白诗派"的重要特色。

2. 悲秋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秋天常被赋予萧瑟、悲凉的意象,文人多借秋景抒发人生失意、时光易逝等感慨,形成了独特的悲秋主题传统。

3. 元稹:唐代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歌风格平易浅切,语言通俗易懂。

4. 二毛:文言文中常用"二毛"指代头发花白的老人,这一词语在古代诗文典籍中较为常见。

  • 酬乐天:酬,以诗文相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元稹的好友。
  • 秋兴:因秋景而引发的感慨、兴致。
  • 悲秋赋:指悲叹秋天的辞赋,古代文人常有悲秋之作,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
  • 白发如星:形容白发像星星一样稀疏地点缀在头上。
  • 任垂:任凭(白发)下垂,有顺其自然之意。
  • 毕竟:到底,终究。
  • 百年:指人的一生。
  • 长年:年长的人。
  • 何异:有什么不同。
  • :年少的人。
  • 何为:做什么,有什么作为。
  • 二毛:指头发花白,黑白相间,常用以指年老。

这首《酬乐天秋兴见赠》是元稹与白居易唱和诗中的佳作。我们先来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诗人劝白居易不要写悲秋的作品,即便有了白发也坦然面对,因为人生百年都如梦境,年长和年少并没有太大差别。

从情感来看,诗歌中没有悲秋的消沉,反而充满了豁达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元稹一生仕途起伏,经历了不少挫折,这些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能够超越眼前的悲喜,看到人生的本质。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语言简洁明了,却富有感染力。同时,通过"百年同是梦"这样的比喻,将抽象的人生感悟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友谊,更能从中汲取面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学会坦然接受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首句"劝君休作悲秋赋"开门见山,直接劝勉友人不要沉溺于悲秋的情绪中,态度恳切。"白发如星也任垂"则进一步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坦然接受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

后两句"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将对人生的思考推向深入,认为人生百年终究如梦境一般短暂,年长与年少在这宏大的人生维度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全诗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通透的哲理打动人心,展现了元稹在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成熟与豁达。

这首诗是元稹酬答好友白居易《秋兴》之作。元稹与白居易同为中唐时期重要诗人,二人交往密切,常以诗文唱和。当时,两人都已步入人生中后期,经历了诸多人生波折,面对秋景容易生出感慨。白居易作《秋兴》寄给元稹,抒发了对秋日的悲叹和对人生的感慨,元稹便写下此诗回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豁达看法,劝勉友人不必过于悲秋。

作者信息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