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知道你悄悄停泊在西江岸边,读着我写的闲适诗篇,几乎要读到天亮。
今夜我在通州也难以入眠,满山间风雨交加,伴随着杜鹃鸟的啼叫声。
1. 作者元稹,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诗作风格平易浅切,俗称“元白体”。
2.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古人常以字称呼对方,以示尊重和亲近。
3. 杜鹃鸟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着悲哀、思念等情感,如“杜鹃啼血”这一意象就常被使用。
4. 唱和诗是古代诗人之间相互酬答的诗歌形式,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
5. 通州在唐代是偏远之地,常作为贬谪官员的去处,这也影响了诗人在此地创作的诗歌情感基调。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是元稹写给好友白居易的一首酬答诗,整首诗围绕着白居易夜读自己的诗歌这一事件展开。首先,诗人想象白居易悄悄停泊在西江岸边,彻夜品读自己的诗作,这不仅是对友人欣赏自己作品的回应,更体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跨越了空间的阻隔。
接着,诗人将视角拉回自身,描写自己在通州的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满山的风雨和杜鹃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既是当时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外化。被贬他乡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生活的愁苦,都在这风雨声和杜鹃声中流露出来。
从艺术手法来看,诗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技巧,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同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却饱含深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元白之间纯真的友谊,以及古代文人在逆境中通过诗歌相互慰藉的真挚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也能了解到唐代文人的交往方式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前两句“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通过想象白居易在西江岸边夜读自己诗歌的情景,既写出了白居易对自己诗歌的喜爱,也体现了二人之间的默契与情谊。“暗泊”二字描绘出白居易停泊时的静谧,“欲到明”则凸显出其阅读的投入,侧面反映出元稹诗歌的吸引力。
后两句“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转写自身处境。在通州的这个夜晚,自己难以入眠,耳边是满山的风雨声和杜鹃的啼叫声。风雨交加的环境和哀婉的杜鹃啼声,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将自己被贬异乡的愁苦、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烦闷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全诗由彼及此,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元白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
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二人交情深厚,常以诗歌唱和酬答,世称“元白”。此诗是元稹收到白居易在舟中夜读自己诗歌后所作的回应。当时元稹可能正被贬谪在通州,处境较为艰难,而白居易也漂泊在外,二人虽相隔异地,但通过诗歌传递着彼此的思念与慰藉。在这样的背景下,元稹写下此诗,既回应了白居易对自己诗歌的喜爱,也抒发了自己在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