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

白居易 〔唐朝〕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

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

公事与日长,宦情随岁阑。

惆怅青袍袖,芸香无半残。

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

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

往往簿书暇,相劝强为欢。

白马晚蹋雪,渌觞春暖寒。

恋月夜同宿,爱山晴共看。

野性自相近,不是为同官。

1. 古诗译文 5. 知识点 2. 古诗注解 6. 讲解 4. 古诗赏析 3. 创作背景

弯腰又拱手,身心不得安宁。

一旦落入世俗官场,才知道当官吏的艰难。

公事一天比一天繁多,做官的兴致随着岁月流逝而渐渐消退。

惆怅于身上的青袍官服,书籍的香气已所剩无几。

幸亏有李夫子你,这份愁怀才得以暂且宽解。

我们两人的心都像静止的水面,彼此间没有丝毫波澜。

常常在处理公文的闲暇之时,相互劝勉着勉强寻些欢乐。

傍晚骑着白马踏雪而行,春天手持绿色酒杯,感受着暖意中的些许寒凉。

喜爱月夜便一同住宿,喜欢晴天便一起观赏山川。

我们的本性原本就相近,并非因为同朝为官才如此投合。

1. 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符合唐代五言诗的典型特征。

2. 酬赠诗:此类诗歌是古代文人之间相互应答、表达情谊的一种诗歌体裁,本诗便是白居易对李少府赠诗的回应。

3. 青袍:在唐代,青袍是低级官员的服饰,诗中以“青袍袖”代指诗人的官职,体现了其当时的身份地位。

4. 芸香:古代常将芸香放置在书籍中以防虫蛀,因此“芸香”常被用来代指书籍或书房,诗中用“芸香无半残”暗示诗人因公务繁忙而无暇顾及读书。

5. 意象运用:诗中“止水”“雪”“月”“山”等意象的运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烘托出诗人与李少府之间宁静、纯粹的友谊。

  • 低腰复敛手:弯腰又拱手,形容恭敬谦卑的样子。
  • 不遑安:不得安宁。不遑,来不及、没有闲暇。
  • 风尘下:指世俗官场之中。
  • 为吏难:当官吏的艰难。
  • 与日长:一天比一天多。
  • 宦情:做官的兴致、情怀。
  • 岁阑:岁末,一年将尽的时候,这里指岁月流逝。
  • 青袍:古代低级官员的服饰。
  • 芸香:一种香草,古代常用来防书蛀虫,这里代指书籍。
  • 李夫子:指李少府,对其的尊称。
  • 聊自宽:暂且自我宽慰。
  • 心如止水:心境像静止的水一样,形容心境平静,不被外界所动。
  • 簿书:公文、文书。
  • 强为欢:勉强寻欢作乐。
  • 渌觞:绿色的酒杯,也指酒。
  • 野性:指不受世俗约束的本性。
  • 同官:同朝为官的人。

这首《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是白居易官场生活与真挚友情的生动写照。我们先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来看,开篇先写官场的辛劳与无奈,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疲惫状态。“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简单的动作描写,却将那种身不由己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为后文“为吏难”的感慨做了铺垫。

接着,当诗人的情感处于压抑之时,李少府的出现成为了转折点。“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这里的“赖”字用得十分巧妙,突出了李少府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让我们看到友谊在困境中的慰藉力量。“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则进一步说明两人不仅是生活中的伙伴,更是精神上的知己,他们的友谊不受外界干扰,纯粹而坚定。

而后文中描绘的与李少府一同踏雪、饮酒、赏月、看山的场景,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人相处的惬意与和谐。这些日常的美好片段,与前文官场的繁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对这种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这份超越官场关系的友谊的珍视。

最后一句“野性自相近,不是为同官”,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源于本性的投合,而非外在的身份地位,这也让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开篇“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描绘出诗人在官场中恭敬谨慎、身心俱疲的状态,引出“为吏难”的感慨,真实地反映了官场生活的艰辛。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写到李少府的出现给诗人带来的慰藉,“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情感由压抑转为舒缓。“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一句,既写出了两人心境的平和,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纯粹的友谊,不掺杂世俗的纷争。

后文“白马晚蹋雪,渌觞春暖寒。恋月夜同宿,爱山晴共看”等句,通过描绘与李少府一同经历的美好时光,展现了两人志同道合、悠然自得的生活片段,与前文的官场辛劳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这份友谊的珍贵。

结尾“野性自相近,不是为同官”点明了两人投合的根本原因是本性相近,而非仅仅因为同朝为官,升华了友谊的主题,使情感表达更为真挚动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酬答李少府在官舍所赠之作。当时白居易身处官场,经历了为官的种种艰辛与不易,公事繁杂,使得他对官场生活渐生倦怠。而李少府与他志同道合,两人在闲暇之时相互陪伴,共赏美景,慰藉了彼此在官场中的疲惫与惆怅。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与李少府之间真挚的情谊。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