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行简

白居易 〔唐朝〕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

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

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

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

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

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双眼昏花视物模糊,忧愁使鬓发如白雪般星星点点。

身体已经衰老疲惫,却还要与你分别,形影相离。

梓州相距二千里之遥,剑门关正值五六月的时节。

这哪里是适合远行的时候啊,炽热的火云烘烤着栈道,天气酷热难耐。

不要说我巾帕上的是泪水,那其实是从肠中流出的血。

想到这些,希望你能早早归来,不要作长久的分别。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白行简,白居易之弟,著有《李娃传》等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3. 梓州、剑门均为唐代重要地名,在今四川境内,是当时交通要道,地势险要。

4. 古诗中常用“星星”形容鬓发花白,如“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5. 栈道是古代在山区险要处修建的道路形式,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漠漠:形容视线模糊不清的样子。
  • 星星:形容鬓发花白稀疏,像星星一样散落。
  • 筋骸:指身体、筋骨。
  • 衰惫:衰弱疲惫。
  • 分诀:分别,诀别。
  • 梓州:地名,在今四川三台县。
  • 剑门:即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蜀地重要关隘。
  • 火云:指炎热的天气,天空中像火一样的云彩。
  • :指栈道,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
  •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这里指长久。

《别行简》是一首充满亲情的送别诗。我们先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和处境。开篇两句写诗人自己年老体衰,眼疾、白发都体现了岁月的沧桑,这也为后面的离别之愁做了铺垫。

接着看弟弟远行的情况,“二千里”说明距离遥远,“五六月”“火云烧栈热”点出了时节的炎热和路途的艰险,这让本就衰老的诗人更加担心弟弟的安危,所以发出“岂是远行时”的感叹。

再体会诗人的情感,“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这句是情感的高潮,把离别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是简单的流泪,而是痛彻心扉。最后一句的期盼,则是这份深厚亲情的延续,希望能早日团聚。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白居易与弟弟之间真挚的感情,也能了解到唐代的一些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以及当时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赏析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开篇便描绘了诗人自身的衰老之态,“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既写出了身体的状况,也暗示了内心的忧愁。“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则将衰老的身体与不得不分离的处境相对比,更添伤感。

中间四句交代了弟弟远行的目的地、距离以及时节,“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环境的恶劣,“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弟弟在此时远行的担忧,天气酷热,栈道难行,充满了危险。

后两句“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情感尤为浓烈,将泪水比作肠中血,足见离别之痛深切。最后“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则是诗人的殷切期盼,希望弟弟能早日归来,不要长久分离,朴实的话语中满是真挚的亲情。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将对弟弟的担忧、不舍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送别弟弟白行简而作。白行简是唐代文学家,与兄长白居易感情深厚。当时白行简可能要前往梓州等地,路途遥远且时值酷暑,白居易自身又年老体衰,对于弟弟的远行充满担忧与不舍,于是写下此诗表达离别之情。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