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哥舒大见赠

白居易 〔唐朝〕

去岁欢游何处去,曲江西岸杏园东。

花下忘归因美景, 尊前劝酒是春风。

各从微宦风尘里,共度流年离别中。

今日相逢愁又喜,八人分散两人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去年我们欢乐同游的地方是哪里呢?是在曲江西岸、杏园东边。

在花丛下沉醉忘了回家,是因为景色太过美丽;在酒杯前相互劝酒,如同春风般温暖宜人。

我们各自在卑微的官职中,在尘世风尘里奔波;又在流逝的岁月中一同经历离别之苦。

今天再次相逢,心中既有忧愁又有喜悦;想当年八人相聚,如今四处分散,只剩我们两人还能一同相见。

1. 酬赠诗:这是一首典型的酬赠诗,是古代文人之间以诗文相赠答的一种诗歌形式,多表达友情、离别、思念等情感。

2. 曲江与杏园:曲江和杏园是唐代长安著名的游览胜地,经常出现在唐诗中,是当时文人雅士聚会、游玩的重要场所,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生活。

3. 白居易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也体现了他语言平实、情感真挚的风格特点。

4. 古代官职:诗中"微宦"一词反映了古代官员阶层中较低等级的官职情况,体现了当时文人在仕途上的状态。

  • :以诗文相赠答。
  • 哥舒大:指哥舒姓的一位友人,"大"是对男子的尊称。
  • 去岁:去年。
  • 曲江: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著名游览胜地。
  • 杏园:唐代长安城南的园林,为游览和宴饮之处。
  • 尊前:酒樽之前,指宴饮时。尊,同"樽",酒杯。
  • 微宦:卑微的官职。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官场的奔波。
  • 流年:流逝的岁月。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脉络。诗人一开始就通过回忆去年和哥舒大在曲江西岸、杏园东边的欢乐游赏,勾起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那时候,他们在美丽的花丛中流连忘返,在宴饮时相互劝酒,那种愉悦的氛围仿佛还在眼前。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现实状况。他们各自担任着卑微的官职,在尘世中忙碌奔波,在岁月的流逝中经历了离别。这里面既有对仕途艰辛的感慨,也有对时光匆匆的无奈。

最后,诗人落到今日的相逢。久别重逢本是喜事,但想到当年一起游玩的八人如今大多分散各地,只剩下自己和哥舒大两人相聚,又不禁生出忧愁。这种"愁又喜"的复杂情感,把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结合唐代的社会背景,了解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感受白居易诗歌朴实无华却情感浓厚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围绕与友人的重逢展开,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复杂的情感。首联以问句起笔,回忆去年同游的地点,点明了欢乐的往事,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颔联描绘了去年游玩时的美好场景,"花下忘归"和"尊前劝酒"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愉悦氛围,"美景"与"春风"相互映衬,让美好的回忆更加鲜明。

颈联转入对现实的叙述,写两人在卑微的官职中奔波,共同经历离别之苦,流露出对仕途奔波和岁月流逝的无奈。尾联点出今日相逢的心情,"愁又喜"三字精准地概括了复杂的情感:喜的是久别重逢,愁的是昔日八人如今只剩两人相聚,感叹人生聚散无常。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将往昔的欢乐与今日的感慨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又饱含深情的特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回赠给哥舒大的作品。从诗中内容来看,诗人与哥舒大曾有过欢乐的同游经历,后来各自在官场奔波,经历了离别。此次重逢,触发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当下相聚的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复杂的情感。当时白居易可能正处于仕途之中,与友人聚少离多,这种离别后的重逢在他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促使他创作了此诗。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