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古松的枝叶茂密繁盛,如同青色的拂尘尾;经霜的树皮层层剥落,像紫色的龙鳞一般。
想要知道这松树有多古老,看看看那布满灰尘的墙壁就知道了,曾经在上面题诗的人,如今已经死去了多少啊。
1.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平实自然著称,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2.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古松的长久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突出了主题。
4. “题诗”是古代文人游历时常有的行为,他们会在名胜古迹、寺庙等地的墙壁上题诗留念,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诗,感受一下它的韵律和意境。“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这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枝繁叶茂、饱经沧桑的古松,松针青翠,树皮像龙鳞一样剥落,很有画面感。
接着看后两句“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这里诗人的思路很巧妙,他没有直接说松树活了多少年,而是告诉我们,想知道松树有多老,看看旁边墙壁上那些题诗就知道了,因为很多曾经题诗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这就通过人的生死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松树的古老,也让我们体会到时光过得很快,人生是很短暂的。
白居易就是这样,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在欣赏古松的同时,也思考人生。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运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这首诗前两句“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古松的形态。将葱茏的松针比作苍麈尾,形象地写出了松针的青翠与飘逸;把剥落的树皮比作紫龙鳞,既写出了树皮的颜色,又凸显了古松的苍老与不凡,展现出古松的生机与古劲。
后两句“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构思巧妙,不直接说松树年代久远,而是通过看尘壁上的题诗,以及那些题诗之人已逝去很多,从侧面烘托出松树的古老。以人的生死与松的长存相对比,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怅惘之情,引人深思。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刻的人生感悟。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此诗是他在流沟寺见到古松时所作,借对古松的描写,抒发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当时诗人可能游历至此,看到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松,以及曾经在寺中题诗的人已逝去不少,心生感触,便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