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邮花木似平阳,愁杀多情骢马郎。
还似升平池畔坐,低头向水自看妆。
山邮花木似平阳,愁杀多情骢马郎。
还似升平池畔坐,低头向水自看妆。
山间驿站的花草树木仿佛和平阳地方的一样,这景象让多情的骑马郎十分忧愁。
又好像坐在太平时期的池塘边,低下头对着水面欣赏自己的妆容。
1. 酬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相互应答、唱和的诗歌形式,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交流。本诗便是白居易对元稹诗作的酬和。
2. 意象运用:诗中“山邮”“花木”“池畔”等意象,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内心的愁绪和感慨。
3. 白居易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本诗也体现了其质朴自然的风格特点。
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诗人在山间驿站看到花木,它们和平阳的很像,这让多情的人满心忧愁。接着诗人由眼前景象联想到在太平时期的池边,低头看水中自己妆容的情景。
从情感角度看,诗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看到相似景物时引发的愁绪,这愁绪可能源于对过往的思念或对当下处境的感慨;也有对太平盛世的追忆,通过今昔对比,更凸显出当下的情感。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联想的手法。以山间驿站的花木为触发点,引出内心的情感,再联想到过去的情景,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时,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理解这首诗,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诗人之间的唱和文化,以及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此诗以景起兴,首句“山邮花木似平阳”描绘了山间驿站的花木与平阳之地相似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愁杀多情骢马郎”则直接点出了这种相似的景象引发了“骢马郎”的浓重愁绪,情感真挚。
后两句“还似升平池畔坐,低头向水自看妆”运用联想的手法,将眼前之景与太平时期池畔自赏妆容的情景联系起来,既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暗含着对当下情景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细腻,通过景物的对比和联想,将浓浓的愁情和复杂的思绪巧妙地表达出来,耐人寻味。
这首诗是白居易酬和元稹(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中的一首。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交情深厚,常以诗唱和。当时元稹可能在东川路(今四川东部一带)任职或游历,写下了相关诗作,白居易看到后有所感触,便创作了这首和诗。从诗中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旅途中见到山间驿站的花木,触景生情,联想到过往的经历和太平景象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