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骑马入空台

白居易 〔唐朝〕

君入空台去,朝往暮还来。

我入泉台去,泉门无复开。

鳏夫仍系职,稚女未胜哀。

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

1. 古诗译文 5. 知识点 2. 古诗注解 6. 讲解 4. 古诗赏析 3. 创作背景

您进入空台之中,早晨前往傍晚便能归来。

我若进入泉台(阴间),那泉台的大门便不会再打开。

我这鳏夫仍需在职位上操劳,年幼的女儿还不能承受这深切的悲哀。

在冷清孤寂的咸阳道上,家人们从墓地祭拜归来。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 泉台:古代对阴间的别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九泉”“黄泉”等,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人死后所处的世界。

3. 鳏夫:古代指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对应的,无夫或丧夫的女子称为“寡妇”,《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的记载。

4. 以景结情: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抒情手法,指诗歌在结尾处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描绘景物来收束全诗,让情感蕴含在景物之中,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本诗尾联便运用了这一手法。

5.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君”入空台能往返与“我”入泉台不能复回的对比,突出了生死的差异,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度。

  • 空台:指空旷的台榭,具体所指不明确,可能是某一建筑或场所。
  • 泉台:俗称阴间、九泉之下,指人死后所去的地方。
  • 无复开:不再打开,意味着一旦进入便无法返回阳世。
  • 鳏夫:指无妻或丧妻的男子,这里是诗人自指。
  • 系职:在职位上,指仍需担任官职、处理公务。
  • 稚女:年幼的女儿。
  • 未胜哀:不能承受悲哀,指女儿年纪太小,难以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 咸阳道:咸阳的道路,咸阳是古代地名,这里可能代指诗人所在地或与事件相关的地方。
  • 覆墓回:从墓地回来,“覆”有往返、返回之意,此处指家人祭拜完毕从墓地返回。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答骑马入空台》。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它是一首充满哀伤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和描写自身及家人的处境,表达了深切的悲痛。

从结构上看,诗歌分为四联。前两联通过“君”和“我”的不同境遇形成对比,让我们感受到生死之间的巨大鸿沟,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写作手法,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情绪,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死亡的无奈。

接着看颈联,诗人写到自己作为鳏夫还得在职场上奔波,年幼的女儿也承受着她难以承受的悲哀。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多重痛苦,既有失去亲人的伤痛,又有生活和责任带来的压力,还有对女儿的心疼,情感非常丰富。

最后一联,“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家人们从墓地回来,走在冷清的道路上,这种场景让整首诗的悲伤氛围更加浓厚,也让我们更能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其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和以景结情的抒情方式,这些都是古诗中很重要的艺术手法。同时,通过了解诗中的“泉台”“鳏夫”等词语,我们也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总的来说,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以朴素平实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哀痛之情,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老妪能解”的特点,于平淡中见深情。

首联“君入空台去,朝往暮还来”与颔联“我入泉台去,泉门无复开”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君”的能往返与“我”的一去不返,突出了生死之别,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奠定了全诗悲伤的基调。

颈联“鳏夫仍系职,稚女未胜哀”转而描写自身处境和家人状况,“鳏夫”一词直接点出诗人的身份,“仍系职”体现了他在悲痛中仍需坚守职责的无奈;“稚女未胜哀”则将悲伤延伸到年幼的女儿身上,孩子无法承受的哀痛更让人心疼,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戚氛围。

尾联“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以景结情,冷清的咸阳道上,家人从墓地归来,“寂寞”一词既写出了环境的凄凉,也烘托出家人内心的哀伤,余味悠长,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悲痛。

全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将个人的丧亲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境遇。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哀伤悲痛之情,尤其是“鳏夫”“稚女未胜哀”“家人覆墓回”等句,推测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遭遇丧亲之痛后,很可能是在妻子去世之后。诗人通过对比“君”能从空台往返与自己若入泉台便无法返回,抒发了对生死离别的感慨,以及自身在丧亲后的孤苦处境和对家人的牵挂。当时白居易可能仍在任上,即便遭遇不幸,仍需履行职务,这种身不由己更增添了内心的悲苦。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