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山人

白居易 〔唐朝〕

厨无烟火室无妻,篱落萧条屋舍低。

每日将何疗饥渴,井华云粉一刀圭。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厨房里没有生火做饭的烟火,屋子里也没有妻子相伴,篱笆零落稀疏,房屋低矮简陋。

每天靠什么来缓解饥渴呢?只是井中的清水、天上的云气和少量的药物罢了。

1. 山人:古代对隐士或道士的称呼,他们通常隐居在山林之中,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2. 刀圭:古代中药的量器,也借作药物的代称,这里指少量的药物。

3. 白居易诗歌风格:多以直白通俗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这首诗也体现了其语言朴素自然的特点。

4. 唐代隐逸文化:唐代社会对隐士较为尊重,隐逸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少文人都有过隐逸经历或对隐逸生活表示向往。

  • 李山人:指一位姓李的隐士,“山人”是对隐士的称呼。
  • 烟火:指生火做饭的烟,这里代指饮食。
  • 篱落:篱笆。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不景气。
  • 疗饥渴:缓解饥饿和口渴。
  • 井华:指清晨从井中汲取的第一次水,古人认为有养生功效。
  • 云粉:指云气凝结成的粉末,这里可能是一种道家修炼所指的物质,也可能是对清淡饮食的诗意表达。
  • 刀圭:古代量取药物的器具,这里指少量的药物。

《题李山人》是白居易笔下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小诗。我们先从字面意思理解,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李山人居住的环境,“厨无烟火”说明他饮食简单,甚至可能常常断炊,“室无妻”则点出他的孤独,“篱落萧条屋舍低”进一步渲染了居所的简陋,让我们能想象出李山人清苦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则解答了大家可能会有的疑问——这样的生活,李山人靠什么来缓解饥渴呢?“井华云粉一刀圭”给出了答案,这里的“井华”“云粉”“刀圭”都不是世俗常见的丰盛食物,而是非常简单甚至带有几分虚幻色彩的东西,这既体现了李山人生活的清贫,也暗示了他可能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不被物质生活所束缚。

结合唐代的隐逸文化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在描写一个人的生活,更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对这种远离尘世、安于清贫生活的选择和向往。白居易用简洁的语言,将李山人的形象和生活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在感受到其生活清苦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可能蕴含的那份超然与淡泊。

这首诗以朴素直白的语言,勾勒出李山人清苦的隐逸生活。首联“厨无烟火室无妻,篱落萧条屋舍低”,从生活环境入手,描绘出厨房没有烟火、家中没有妻子、篱笆萧条、房屋低矮的景象,简洁而形象地展现了李山人生活的清贫孤寂。

颔联“每日将何疗饥渴,井华云粉一刀圭”则进一步解答了李山人如何维持生计的问题,以“井华”“云粉”“刀圭”等意象,既写出了他生活物资的匮乏,又带有一丝超然物外的隐逸色彩,仿佛李山人已不依赖世俗的饮食,而是从自然中汲取养分,体现出一种安于清贫、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全诗整体而言,诗歌语言平实,却蕴含深意,通过对李山人 生活状态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独特观照,引人深思。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也有不少题赠友人、描绘隐逸生活的作品。这首《题李山人》便是他为一位姓李的隐士所作。当时,隐逸之风在唐代较为盛行,一些文人雅士或因仕途不顺,或因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而选择归隐。诗人通过对李山人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的描写,展现了隐士清苦却可能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可能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感慨或赞赏。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