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

白居易 〔唐朝〕

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

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

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

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

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

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

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

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

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

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第一首:

悠闲地出门,脚穿轻便的木屐,缓缓地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

在湓浦边观赏鱼儿,走进杨家去看竹子。

树林里冒出的竹笋穿过篱笆,藤上的花朵飘落下来。

细雨笼罩着小小的钓鱼船,风吹得酒旗倾斜。

轻轻地剥开青色的菱角,浓浓地煎着白色的茗芽。

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城边的树上已有乌鸦将要栖息。

第二首:

柳树的影子变得浓密,刚刚相互交合,黄莺的叫声渐渐稀疏干涩。

早开的梅花迎着夏天结果,残留的柳絮送别春天飞舞。

西边的太阳渐渐落下,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南风带来的暑气还很轻微。

展开崭新的小竹席,把旧的贴身衣服熨烫平整。

酒杯里的新酒香气清醇,红色的脍鱼丝鲜嫩肥美。

故乡没有这样的美味,何必苦苦思念着回去呢。

1.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著称,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画面。

2. 诗中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如视觉上的柳影、鱼、竹等,听觉上的莺声,味觉上的菱角、茗芽、酒、脍鱼等,使读者能全方位感受闲游的情景。

3. 两首诗都遵循了唐诗的格律特点,对仗工整,如"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等句,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4. 诗中涉及到的菱角、茗芽、竹席等都是古代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反映了当时的生活习俗和物产情况。

  • 轻屐:轻便的木屐,一种鞋子。
  • 徐行:慢慢地走。
  • 湓浦:湓水江边。
  • :冒出,长出。
  • :飞扬,飘动。
  • 茗芽:指茶叶嫩芽。
  • 淹留:停留,逗留。
  • :这里指黄莺的叫声不那么清脆。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竹席。
  • 生衣:贴身的衣服。
  • 绿蚁:指新酿的酒,酒面上泛起的绿色泡沫,代指酒。
  • 脍缕:切细的鱼肉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闲适的情感。

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们要结合注解,搞清楚每个词语的含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比如"轻屐"是指轻便的木屐,"湓浦"是一个地名,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想象出诗人穿着轻便的鞋子在江边漫步的情景。

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我们可以试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比如第一首诗中的鱼、竹、竹笋、藤花等,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第二首诗中的柳影、莺声、早梅、残絮等,体现了季节的更替。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诗人的情感变化。从诗中的"闲"、"徐行"、"淹留不知夕"以及最后"何必苦思归"等词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次闲游的喜爱和满足。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春末夏初的美景,还能学习到白居易诗歌的写作特点,体会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诗人一样,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这两首诗生动地展现了春末夏初江郭闲游的美好景致和诗人的闲适心情,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第一首诗从出游的状态写起,"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一个"闲"字点明了心境,"徐行"则体现出悠然自得的状态。接着描绘了观鱼、看竹、竹笋穿篱、藤花落水等自然景象,以及雨中小舟、风中酒旗等画面,动静结合,画面感极强。而后写剥菱角、煎茗芽的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情趣,最后以"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收尾,表现出诗人沉醉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第二首诗同样围绕春末夏初的景色展开,柳影渐合、莺声渐稀,早梅结果、残絮纷飞,描绘出季节交替的特点。"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点明了时间和气候的变化。展簟、熨衣、饮酒、食脍等生活细节,进一步烘托出闲适的氛围。最后"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将闲游的乐趣推向高潮。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情趣。这首《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时节在江边城郭闲游的情景。当时白居易可能处于一个相对闲暇的时期,有机会走出居所,欣赏自然景色和体验生活乐趣。从诗中描绘的闲适景象来看,他此时的心境应该是比较轻松平和的,通过对闲游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作者信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数量:3471名句数量:12158